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马微微
图/通讯员供图
10月8日,广州市档案馆举办《开卷》“羊城档案”系列文化栏目启播仪式。
据介绍,《开卷》“羊城档案”系列是广州市档案馆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文化节目。根据每期不同的主题,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主线,邀请党史专家、档案专家、文史专家等不同领域的大咖共同参与,解读每一份档案背后的真实故事,还原历史现场,引领观者重新触摸广州传统城市肌理和历史文化。其中记载着广州革命文化的红色档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州人民艰辛探索、铸就辉煌成就的不懈奋斗史,是人民群众“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的生动教材。
首期节目以海珠桥与海珠广场为主题,详细解读了海珠桥这座“珠江第一桥”的“前世今生”和海珠广场的“旧貌新颜”。海珠桥作为珠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百年来经历了多番轰炸与重建,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勇拼搏、顽强不息;而被称为广州第一座城市滨江广场的海珠广场,既是承载着厚重革命文化的红色地标,又是广州老城市焕发出新活力的最佳诠释。
节目中展示了多份珍贵档案。其中,海珠桥的主体桥梁《珠江大桥供货及建设合同》、北岸斜坡《合成公司承建珠江铁桥北岸斜坡工程合约》及南岸斜坡《马克敦公司承建珠江铁桥南岸斜坡及附近堤路工程合约》等三份建设合同全面呈现了海珠桥建设过程。
节目中还展示了市档案馆馆藏的《海珠桥开合示意图》。由于珠江各式船只连绵不绝,铁桥设计需考虑维持水上交通,若建成固定式桥梁,则桥底距离水面非常高,两岸斜坡很长,并不适合河道实际状况,因而选择了活动式桥梁做法。海珠桥为三孔钢桁架结构,南北两孔采用固定式的弓形钢桁架,各长达73米,中孔长53米,设计成两段可开合的活动钢桁架,以方便大船通行(现存的桥梁是炸毁后重建,不具备开合功能),只需于桥墩设电动机械装置即可实现开合,单次打开过程不到5分钟。为减轻开合桥的重量,桥面采用砌木块的方式减轻自重,再在上面铺沥青。桥旁专门设置了工人房,方便随时开启桥身,以利水陆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展示市档案馆馆藏的文书档案,节目中还有一批引人注目的声像档案,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海珠广场图片。海珠广场片区位于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与珠江滨水景观带的黄金交汇点,汇聚了众多历史建筑和红色文化资源,人文底蕴深厚、岭南特征明显,承载了广州人民共同的情感记忆。从2018年起,广州对海珠广场及周边地区进行“绣花改造”,彰显红色文化主题,重塑传统与革命历史,将海珠广场更新提升为城市红色印记的标志性场所。
节目将于10月9日16时55分在广州综合频道首播,10月15日20时在广州广播电视台南国都市频道4K超高清播出,后续将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播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高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