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敢当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更不是“自留地”。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公告称,在近一个月来开展的“三项整治”行动中,各地网信部门共清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603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559万个,冻结“僵尸”账号92.8万个,处置百万粉丝以上账号169个。
据统计,近一个月来,共从应用商店移出无新闻服务资质应用程序7.2万款;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直播平台338款,关闭主播直播间7.4万个,封禁违规主播账号10.5万个,处置违规“吃播”账号1.36万个。近年来,自媒体及其平台快速发展,给了越来越多的人表达观点、展示自我并因此成名获利、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繁荣之下,有的自媒体能够恪守专业规范、行业规则、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用实力和专注赢得关注;而有些则利益至上、流量为王,常常游走于谣言的边缘、试探伦理的底线,甚至不顾底线、不惜违法,丢弃良知炮制所谓的爆款产品。
例如,近年来有媒体报道的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乱象。一些房地产自媒体人利用自身在垂直领域的话语权,定期向房地产企业收“保护费”,还隔三岔五“组团”精准打击企业,肆无忌惮地掠取“媒体投放费”。再例如,今年备受关注的“吃播”乱象。最早的吃播崇尚健康饮食,分享美食带来的快乐,但在流量的诱惑下,自虐式吃播秀愈演愈烈,吃播已然变味儿。暴饮暴食、靠多吸睛,吃怪吃奇、专攻“生猛”,移花接木、“假吃”催吐,种种畸形吃播,不仅给观众做了不良饮食消费示范,也造成食物浪费。
而谣言满天飞,抄袭、剽窃,“标题党”贩卖焦虑、危言耸听等乱象,更是部分自媒体的日常劣迹。“人人都有麦克风”带来的舆论红利仍在,但自媒体乱象也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这次“三项整治”行动也不是近年来网信部门第一次“亮剑”自媒体乱象,依法严管正在逐渐成为常态。
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随着移动端传播技术的应用,自媒体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早已呈现出指数级飙升。这种互联网传播方式,打破了基于现代传媒工业形成的新闻规范,平衡表达、多信源交叉求证、中立等原则,对部分自媒体而言,在情绪化制造爆款的追求之下似乎不值一提。但自媒体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其发布的每一句话、每一帧画面,都是在做舆论动员,都会对现实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如果说现在是“后真相时代”,那前提也是恪守真相,秉持实事求是原则;而自媒体,首先也是媒介,不能不遵守媒体伦理。技术越发展,传播越丰富,话语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公共属性也就越强。因此,自媒体这块地,不能任其随意“播种”,任其“自产自销”,破坏互联网生态。每个信息发布者,包括阅读者、评论者,都应该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勇敢“亮剑”,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