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雅洁
10月9日,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获悉,青岛市申报的两项成果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案例。今年,青岛市着力打造“青暖助”救助品牌,形成了“1+2+4”救助服务模式,将26项救助事项纳入“社会救助一件事”,还建设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日前,山东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案例的通知》,评选出优秀创新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30个。其中,青岛市申报的青岛市民政局《构建“1+2+4”模式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民生底线》、城阳区《点亮“小桔灯”汇聚七色光 助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2个案例,分别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
据了解,2022年,青岛市围绕打造“青暖助”救助品牌,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实践,不断健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响应更“快”、程序更“简”、服务更“暖”的 “1+2+4”救助服务新模式。
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12个部门26项救助事项纳入“社会救助一件事”平台,健全区(市)、镇(街)、村(居)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积聚救助部门信息资源,畅通“个人申请”与“代办帮办”相结合、“线上提报”与“线下申请”相配套的多元化救助申请渠道,申请救助更便捷、获得救助更精准、部门协同更高效。
搭建“两个平台”。搭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民政、教育、司法、人社、医保、总工会、残联等业务系统对接,建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推行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统筹省、市两级核对平台建设,健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19个部门38项数据信息纳入核对系统,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同步使用”。
健全“四项机制”。健全完善贯通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通教育、民政、司法等部门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运行机制;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统筹利用线上数据比对和线下摸底排查,构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机制,率先将慈善救助纳入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健全健康运行监督机制。
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是破解社会救助难题、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青岛市民政局将做好优秀案例的推广工作,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