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本端一篇《新核桃下树有 “采打队”,大理永平果农的眉头疙瘩舒展了》的小稿子,居然有近10万的阅读量。
文章说的是大理永平“中国核桃第一村”岩北村的事:青壮年外出务工了,树上的核桃采收不等人,合作社成立专门的“采收队”走村串乡解燃眉之急。文中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核桃采打队”提供的“一条龙”服务,让江伟艳皱了5年的眉头舒展了。
大理是“云南核桃第一大州”,其中数永平的核桃最多,种植面积达158万余亩。岩北村发展核桃40多年,户均达73亩。村党总支书记冷王富告诉记者,2012年核桃价格好时,村里没什么人外出务工,而现在村里2124人,有500多人在外打工。为啥?核桃不值钱!不过“不挣钱的生意可以不做,不赚钱的庄稼还得盘”,核桃“采打队”应运而生。
2012年前后,岩北村的核桃干果每公斤最高卖到40元,“一个核桃换一个鸡蛋”。之后,核桃价格不断下跌,特别是2017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此后一直在10元左右徘徊。当然,好的大果能卖到13元,而小果子五六块也未必有人要。永平是滇西乃至全省核桃交易集散地,岩北村核桃价格“跳水”,也折射了云南的实情——多少果农这5年高兴不起来。如此就不难理解,说“果农眉头疙瘩舒展”有阅读量了。
远眺岩北村,漫山遍野都是核桃树。徐元锋摄
“不谋核桃不足以谋全县”
核桃在云南不一般。截至2020年底,全省种植核桃4300万亩,129个县市区有116个形成核桃产业,是第一大木本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5%,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种植区。一棵核桃树,是1000多万各民族果农的“致富树”、“希望树”。而且,云南核桃基本上分布在曾经的贫困地区,以滇西大理、临沧、楚雄最为典型。永平县政府党组成员、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张良碧说,脱贫攻坚时在乡镇工作,算群众增收账第一笔就是核桃。在永平有个认识:不谋核桃不足以谋全县。
云南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核桃与云南各民族的生存、繁衍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5年云南启动了核桃种植基地建设,特别是在高位推动下,2009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核桃产业全面进入了规模加大、速度加快的10年大发展期,每年平均新增核桃200多万亩。如今可以说,在今后30年内,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替代云南核桃的冠军地位。
农业产业化有其发展规律:由种植业阶段跨入到加工业阶段,并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构建去奠定基础,是“从0到1”的艰难过程,也伴随着阵痛。凤庆紫江核桃负责人乐世陆说,公司2013年开始建厂搞核桃加工,那时候“省里还没几家核桃精深加工企业”。截至目前,云南全省4470余家核桃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4户,国家级2户,总产值25.5亿元,仅占全产业总产值的5.6%;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户,不及河北养元公司(六个核桃)一家,控制不了产品质量、成本和价格,产业组织化程度很低“形同散沙”。
核桃多了“消化不了”,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之受国际市场和新疆等地核桃的冲击,必然导致价格不断下跌。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如今核桃干果十元左右的价格,已经临界果农的“盈亏平衡点”,一公斤干果从打核桃下树,到辗转运输、去青皮烘干,最低成本六七块,再加上农民自己的人力成本,让核桃形同“鸡肋”,甚至可能导致个别坡陡路远处弃收现象。
其实也不只是云南核桃在跌价,全国的核桃价格都在跌。2015-2019年,四川、河南、新疆、山西四个核桃主产省区的批发价格一路走低,几乎腰斩。永平曲硐是著名核桃集散地,有一支经纪人队伍,“核桃商会”有会员两百多家。做核桃生意近40年曲硐人马亮高回忆,2017年核桃跌价时,自己赔了几百万,“几乎全行业都赔本”。而如今做核桃商贸也是微利,代销一公斤核桃,只有两三毛钱的“手续费”,还要负责装车。
核桃落,果农笑,岩北村的“采收队”在打核桃。杨福军摄
“种植锄头挖,脱皮镰刀砍,取仁锤子敲”
今年4月发布的《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也直陈目前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我省核桃销售价格不断走低,果农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突出。……最主要原因是核桃产品供给质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低质低端供给过剩、高质高端供给不足形成很大反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十分突出,生产成本增加正在不断地挤压果农的盈利空间。《规划》指出:总之,我省的核桃生产和初加工基本上还停留在种植锄头挖,脱皮镰刀砍,取仁锤子敲,干燥太阳晒(或是土法烘烤)的落后生产方式上。
机遇从来都是和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化危为机,云南核桃若能“破茧成蝶”前景广阔。以核桃目前的跌价来说,这为核桃加工企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可能。乐世陆告诉记者,以前核桃价格高,公司的核桃油每公斤成本两百多元,小品牌更没有市场竞争力。现如今,核桃油成本降至每公斤50元左右,公司2018年后每年销售额都有三成多的增长,反哺农业,收购铁核桃时每吨就涨了一两百元。也是在跌价后的2018年,马亮高、马跃军等经纪人,做起了国际贸易,在微信上就把核桃卖给了俄罗斯和中东的客商。
云南省政协的一份“专家协商报告”就提出,核桃产业的独具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完全可以打造继烟草之后又一全省性高原特色产业,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志性产业。云南抱着“全球最大核桃种植区”的金字招牌,初步具备了引领和主导全国乃至全球核桃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有国内外强劲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核桃产业成为千亿元的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产业,将核桃产业打造成支撑云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2015年的具体目标是,面积稳定在4300万亩,产量320万吨,核桃产业综合产值达1060亿元。这是云岭大地一千多万核桃果农的共同期盼,也是核桃全行业的共同追求。
这条全产业链突围的“破茧成蝶”之路怎么走?各地尤其是核桃主产区在进行哪些努力?请看本端后续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