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杨阳
江苏交通广播网《全城热恋》主持人
江苏广播十大名牌栏目主持人,优秀主持人,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师从相声名家陈峰宁。主持节目《全城热恋》、《一博碰杨阳》,率先打造融媒体音、视频同步直播节目样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大型文艺演出,现场经验丰富。
本书导听
是怎样的情伤,让大诗人白居易37岁才结婚?
是怎样凄美的爱情故事,让苏东坡写下悼念亡妻的千古名作?
电影《触不到的恋人》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精选先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五个中国文学史重要时期的情诗、情词、情曲,讲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
让我们跟随郦波教授的脚步,走进这些流传千年的诗词和它们背后的感人故事。
✦
你将收获
✦
■ 理清中国情诗的发展脉络;
■ 了解诗词背后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 深切体会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终极思考,激发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全球汉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己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获评“中国好书”。
音频文字稿
今天我要和大家说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那就是爱情。当爱情和古典诗词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情诗简史》,就是爱情和古典诗词的结合之作。本书作者是著名学者郦波,很多人通过《万家灯火》《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认识了他。这本书精选了52首具有代表性的情诗,讲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当我们向暗恋的心上人表白,或者向另一半表达情意时,也许会用上书里的情诗哦!正像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说的,“学好诗词还可以用它来骗骗自己的心上人,哼几句古典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多有味道!你要老是捧着一束玫瑰花,翻来覆去地说‘我爱你’,感觉总差点事儿!”
首先我们穿越到先秦时期,看看《诗经》里的爱情是多么真挚、淳朴和浪漫。根据统计,《诗经》中表现相思相恋的诗歌约有50多首,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经典诗句,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等。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情诗《野有蔓(wàn)草》是《诗经·郑风》中的名作。诗中写道:
野有蔓(wàn)草,零露漙(tuán)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句直白唯美,描写了在露珠晶莹的田野,一对青年男女不期而遇、心生爱慕的情景。其中的“清扬婉兮”可算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仅仅四个字,就能让人想象到那位姑娘惊人的美丽。大家是否还记得《笑傲江湖》里有位传奇大侠名叫“风清扬”,他传授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让令狐冲成为绝顶高手。这位传奇大侠的名字就来自这首诗,可见大侠的气质和剑法也一定符合清扬之姿。
这首诗描写的一见钟情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两首歌曲。一首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据说王洛宾临终前嘱咐家人,把这首歌的歌词刻在他的墓碑上,由此可见,王洛宾对这首歌的喜爱。歌词大家都很熟悉: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这首歌的背后有一个故事。1939年,电影导演郑君里在青海金银滩草原拍摄影片《民族万岁》,正在西宁教音乐的王洛宾跟随前往。剧组选定当地千户长的女儿卓玛扮演牧羊女,请王洛宾穿上藏袍扮演帮工,和卓玛一起草原赶羊。流传的一个版本说,卓玛骑在马上,发现王洛宾正痴情地望着自己,卓玛十分不好意思,她轻轻扬起马鞭,在王洛宾身上柔柔地打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这样美丽的歌词——“我愿她拿起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
另一首同样表达一见倾心的歌曲是任贤齐演唱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
寂寞男孩的苍蝇拍,左拍拍,右拍拍
为什么还是没人来爱,无人问津,真无奈
在欢快的节奏下,这位弹吉他唱歌的男孩不是简单坠入爱情的模样,而是多了一些苦闷和自嘲。
我们不妨把这三首诗歌放在一起比较,它们各有特色。不论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深情唯美,还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幽默有趣,归根结底,都源于《诗经》中的这首“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下面说说汉晋的乐府诗,情诗在乐府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都知道,热恋中的男男女女总免不了山盟海誓,我们要说的这首情诗真地让人知道什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它所表达的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超越一般人的想象!这首诗的名字是《上邪(yē)》。
上邪(yē)!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cuī)。
山无陵(líng),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yù)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诗的大概意思是:上天啊!我愿和你相爱,除非高山变平地,滔滔江水干涸断流,凛凛寒冬雷阵阵,炎炎酷暑雪纷纷,天和地重合在一起,我们的爱情才会结束!这是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惊天呐喊,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我们现在常说的“海枯石烂”,源头就是这首诗,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歌:“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也是这首诗的直接翻译。
《上邪(yē)》一诗对后世影响很大,世人公认,唐代敦煌曲子词中的《菩萨蛮》就受到了它的启发。诗中写道:
枕前发(fā)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chèng)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shēn)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gēng)见日头。
我们的爱如果要停止,除非青山腐烂,秤锤能在水上浮起来,滔滔黄河水彻底干涸、参星和辰星在白天同时出现、北斗星转到南面,半夜三更太阳出来。我们刚才说的这两首诗,列举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可见爱情中的男女为情痴狂!
接下来我们梦回大唐,大唐盛世,爱情在诗人们的笔下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我们都读过白居易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的《长恨歌》《琵琶行》我们也耳熟能详。但鲜为人知的是,白居易三十七岁才结婚,别说在古代了,放到现在也绝对属于晚婚。白居易有才华,长得一表人才,工作也不错,正儿八经的公务员,为什么这么晚才结婚呢?
有学者考证,白居易曾经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少年时期的白居易,举家搬到安徽宿州符离的一个小村庄,在这里认识了邻家女孩湘灵,湘江的湘,灵魂的灵,一听就是个很美的名字。几年后,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他们自然谈起了恋爱。只可惜,母亲棒打鸳鸯,以学业为借口,送儿子到外地求学。白居易经常和湘灵飞鸽传书,守护这份美好的爱情。
学成归来,白居易提出娶湘灵为妻,母亲不同意。在她看来,儿子优秀,又出身于官宦之家,而湘灵只是农家女,门不当户不对。由于母亲以死相逼,白居易最终妥协,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从此白居易一直心怀愧疚,写下不少诗表达对初恋女友的思念,最有名的就是下面这首《夜雨》,前八句是这样的: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写这首诗时,白居易已经四十岁了。其实在白居易的很多诗歌中,都能看到湘灵的影子。《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不仅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也是白居易和湘灵离别后发出的绝望呐喊;而《琵琶行》是在他和湘灵偶遇后所写,当时湘灵随父卖唱乞讨。诗中名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千古名句显然不是随意道出,而是沉淀着白居易的深情和伤痛。这两首长诗之所以感人,大概也和白居易的初恋情伤有关吧。
到了宋朝,就不能不提苏东坡了。我们要欣赏的这首词,是他为纪念亡妻而作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中没有一句矫情的话,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冰冷绝望之感,犹如声声抽泣。
苏东坡十九岁时和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聪明漂亮,孝顺老人,二人相亲相爱。可惜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他心中的伤痛不言而喻。
史料记载,王弗不仅是善良贤惠的妻子,也是苏东坡的良师益友。苏东坡豪放耿直,胸无城府。而王弗出自书香门第,知书达礼,是非分明。每当苏东坡的同僚下属登门拜访时,王弗便躲在幕后倾听他和客人的谈话,以女性独有的眼光来判断此人到底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挚友,还是见利忘义、阴险狡诈的伪君子。这便是民间流传的王弗“幕后听言”的故事。
古有苏东坡和王弗的爱情,而现代文人学者中,要论情之专、情之深,一定要说到国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很多人读过他编著的《唐宋词鉴赏词典》。唐圭璋和爱人相识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结成夫妻后,妻子三十多岁就因病而逝,之后唐圭璋独自带着孩子们艰难度日,一辈子没有再娶。据说有一次唐老上课,刚好讲到苏东坡的这首《江城子》,他在黑板上抄下整首词,念了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潸然泪下,声音哽咽,再也说不下去了。唐老用他的全部人生,诠释了这首千古悼亡的名作。
苏东坡的这首《江城子》也让读书不多的杨过感慨万千。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在断肠崖刻下“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以后失踪。十六年后,杨过回到断肠崖,然而小龙女没有来。杨过想起多年前在路边的小酒馆里看到的这首《江城子》,他想:苏东坡和亡妻十年生死离别,还可以在梦里相聚,而自己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最终他毅然跳下断肠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一首《江城子》流传千年,其中蕴藏的深情如长江水一样滚滚而下。接下来我们要解读的这首情诗就和长江有关,这是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的文采不算很高,但这首词却让苏东坡及其弟子纷纷喝彩。这首词写出了相隔之远和相思之切,我住在长江头,你住在长江尾,共同喝着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东流的长江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止,我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和我的心思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份相思之情。
这首词很容易让人想到一部电影,就是《触不到的恋人》,这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韩国和美国拍了不同的版本,虽然故事风格、结尾不太一样,但同样让人感动。影片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分别在不同年份住进同一栋屋子,通过一个神秘的邮箱书信交流。在韩国的版本里,男主人公搬到一个海边小屋,他在小屋边上的信箱发现了一封信,信上写着“我是你搬来前的上一个房客,如果有收到我的信,请寄来”,让人奇怪的是这封信寄出的日期是1999年,也就是两年后——男主人公现在的时间是1997年。男主人公莫名其妙,立刻回信给这个人,询问是怎么回事。
1999年的女主人公发现回信后,开始常常写信给两年前的男主人公,于是二人慢慢产生了莫名的情感。这很像词里的感觉——我住在时间头,你住在时间尾,日日写信却无法相见,只能共用一个邮箱。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过触不到的恋人,不能相守却又无法忘怀。
时间像长江水一样缓缓流淌,到了明代,词句优美的戏曲很受欢迎,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当时《牡丹亭》影响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娄江一名女子,读了《牡丹亭》之后伤心而死;一位唱戏的名角,因为演出《牡丹亭》倒地而亡;还有一名女子婚姻不幸,因为羡慕《牡丹亭》中男女主人公的美满结局而死。正如《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牡丹亭》第十出《惊梦》里的片段——《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yuán)。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剧中的杜丽娘是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才华气质出众。一天,杜丽娘因为读《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伤春,便背着父母和老师,带着丫环一起到她从未到过的自家后花园游春。她发现万紫千红竟和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白白流逝,让人惋惜。杜丽娘以此自比,美丽的青春容颜无人爱恋,借此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悲哀。
有一点很有趣,在明代的爱情戏中,涉及“花园”的剧目在数量上占很大比重,“花园”对于男女之间爱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久居深闺的年轻女子走出闺房,走进花园,冲破内心的束缚,表达对自由、美好的追求。赶考的书生来到花园和闺阁小姐相聚幽会、互表情意,也是对爱情的自由追求。杜丽娘到的这个“花园”,同样有自我意识觉醒的味道。她觉得这堵院墙之外,一定有更美的春光,更美的世界。这段唱词表达了一个十六岁女孩心灵的觉醒,为了追求自由,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杜丽娘回去后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真命天子柳梦梅。梦醒之后,杜丽娘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更因这个梦一病而死。临终前,她将自画像藏在梅花庵的柳树之下。后来柳梦梅进京赶考,路过梅花庵,找到自画像并使杜丽娘复活。杜丽娘追寻爱情,敢于在生死间游走,正是这种坚持、勇气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说到《牡丹亭》,就不能不谈到昆曲,在舞台上最常上演的昆曲剧目非《牡丹亭》莫属。有些急性子的人很难欣赏昆曲一字一句咿咿呀呀拖得很长的节奏,有人曾经夸张地说:“为什么不能唱快点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一句话的时间,我一首《小苹果》都唱完了。”现代人对于慢节奏的东西,似乎越来越接受不了,殊不知,任何美妙、任何韵味都要在百转千回中才能欣赏。我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就在他的《谈美》一书中呼吁“慢慢走,欣赏啊!”,换句话说,走得慢一点,好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些诗词都很美,但比诗词更美的,是诗词背后的爱情。爱情和诗词携手穿过时空隧道,始终绽放着璀璨绚丽的光芒。
(本期编辑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