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
●《六朝吴兴沈氏及其宗族文化研究》(唐燮军)
●《一代辞宗-沈约传》(林家骊)
●《从士族到绅族-唐以后吴兴沈氏家族的变迁》(周扬波)
“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
铮铮有声、琅琅上口,这39字13则沈氏“诫子书”,是沈氏子孙对先祖、南北朝“一代辞宗”沈约修身为政思想及相关诗文警句进行总结提炼后梳理而成的《沈氏家训》。
吴兴沈氏作为首屈一指的江南著姓望族,涌现出诸多杰出人物,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元末明初以海外贸易发家致富的沈万三、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作家沈雁冰(茅盾)、剧作家沈乃熙(夏衍),即其荦荦大者。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学者、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唐燮军认为:“尽管时代环境不尽相同,个人际遇也千差万别,然而,沈氏族人不仅兼具深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进取精神,而且从来不曾将人生‘三不朽’看作是可以截然分割的、非此即彼的理想或实践。这一价值取向,既已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沈约的身上,更在悄然间凝结为诸如‘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之类的沈氏家训。”
兴修水利,留下千古风流八咏楼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很多中小学生熟悉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诗中提及的“千古风流八咏楼”便由沈约建造。
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沈约在东阳郡任太守时,兴修水利,对婺江河道进行了改造。建在婺江北岸的“玄畅楼”,正是为纪念当时的水利工程而建。竣工后,沈约多次登楼赋诗,写下“玄畅八咏”诗。这八首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玄畅楼”也被后人更名为“八咏楼”。
沈约是吴兴武康(今湖州德清)人,与金华有着深厚的渊源。沈约先后在宋、齐、梁三朝为官,任东阳郡太守时,勤政廉洁,造福一方。
“玄畅八咏”以诗言志,心怀苍生、忧国忧民。字里行间是沈约对德行操守的自省与警励。《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中有诗句:“清心矫世浊,俭政革民侈。”濯污扬清,去除世风之浊,谓“清心”;清正廉明,戒除奢靡之风,谓“俭政”。
沈约虽是太守,日常生活却非常简朴,崇尚淡泊明志,注重洁身自好。当时,沈约的住所竟在城外的郊区,为的是远离应酬、酒色。
南朝宋名臣蔡兴宗对他的评价很高:“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沈约的言传身教与家规家训也对子孙有很深的影响,他的儿子沈旋、沈趋都成为了清正廉洁的官员。
39字家训,慎独为本,严于律己
沈约的教子治家思想和留下的诗文警句,经子孙后代的不断丰富、完善,最终浓缩成为13则39字的《沈氏家训》,言简意赅,却又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每一则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沈氏家训》以传统儒学为伦理基础,既讲道理又重实用。
除了恪守礼义廉耻,《沈氏家训》特别强调要发自内心地扬清抑浊,慎独为本,严于律己,出淤泥而不染。“朔望会聚,拘祠责治毋纵。”家族中一旦出现不孝不义者,一律以家法从严处置。
《沈氏家训》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凡读书者……本祠俱有支给。艺佳者另赏笔墨,进学者给与花红,示劝贤培国器也。”一旦培育成材、出仕为官,则必须牢记“清心俭政”的祖训,以实际行动严格做到清廉节俭,接受整个家族的监督。
沈氏一族还制定了《禁嫖赌略言》,作为家训的补充和延伸。全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规矩、定处罚,劝导子孙端正行为,远离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凡在村里私塾读书的沈氏子孙,每日晨读必背诵家训,直至烂熟于心。
古桥新桥,讲述浙江古村的传承
大公而小私,凡事讲规矩。从古至今,《沈氏家训》在后人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沈约第四十二代孙沈鹤令曾任清朝地方粮库的监理。有一年,村里遭遇水涝,几乎颗粒无收。沈鹤令回乡探望母亲,乡亲们以为他会带回粮食,纷纷到村口迎接。没想到,沈鹤令只背了一个行囊,里面只有换洗衣物,一把雨伞还是当年从老家带去的旧伞。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金华山头下村,流传着桥的动人故事。几百年来,沈约的后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聚居于潜溪之畔。
公元1841年,沈约第四十一代孙沈感卿80大寿,子孙们打算办一场隆重的寿宴。沈感卿对子孙们说:“你们不必为我的大寿浪费银两,把这些银两捐了吧,在潜溪上造一座石桥,方便乡亲们过河。”两年后,经过子孙们的努力,一座长20余米的3孔石墩桥建成。为了纪念“私财不吝而公奉必约”的沈感卿,乡亲们将此桥命名为“仁寿桥”。
一百多年后的2001年,沈约第四十六代孙、抗日游击队老战士沈仲阳的遗孀也迎来了80大寿。四个儿子效仿先人,征得老母亲同意后,将祝寿款捐出,修建了环村道路。
2011年,感人的一幕再次重现。因“仁寿桥”狭窄,无法通行机动车,沈约第四十九代孙沈才兴捐资50万元,在“仁寿桥”的上游建起新桥“余庆桥”。
潜溪蜿蜒流淌,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古桥、新桥,方便了行人,也在讲述浙江这个“仁义古村”的故事。时代在变迁,但一份传承一直熠熠生辉——留在村中的村民,耕读传家,和睦融洽;走出村子的人,清廉为官、务实为民、诚信经营,好善乐施。
快来报名加入浙学少年团
此次活动的具体参与方式,将延续前三季“文化寻根”——约会古今大先生、约会千年古村落、约会江南经典老行当的做法。
●第一阶段:投稿报名:即日起至2022年11月底
成长读本定期发布约会古今名门家训的寻访指南,大家可自由学习和寻访,写写你心中的名门家训,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升学宝”,点击底部菜单“议百分”,选择“阅鹿书院”上传图文作品。
●第二阶段:现场体验营:2022年12月
从学生投稿中,我们将优选出100人左右,组成浙学少年团,有机会在节假日免费参与现场体验营活动,实地寻访这些名门家训,感受历史与传承,完成一份研学报告或录一段解说诵读视频。
●第三阶段:专家云点评,2022年12月
浙学少年团的研学报告,我们将请省内著名学者专家在特定时间走进线上直播间,对学生研学报告集中进行云点评,对评出的优秀作品将颁发获奖证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