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刘冀瑶
早晨6点,地铁还没有迎来早高峰,一个留着短发、略显瘦削的身影已经匆匆赶往地铁站。
赵友光阿姨今年78岁,虽然年纪不小,却依然是个大忙人,在家要打理家务,出门有聚会有比赛,感觉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
她的一天往往从晨练开始。“从花园岗搭10号线到和睦,转5号线到建国北路,再乘2号线到庆菱路,出站后走到联华超市那边就到了。”
晨练回来第二站,就是家楼下那家店面不大但很热闹的明康汇生鲜菜市。
“要两斤排骨,今天儿子儿媳和孙女都回来吃饭,烧点好的。”刀手师傅手起刀落间,赵阿姨提着一兜菜乐呵呵回家了。
赵阿姨是明康汇的忠实顾客,几次搬家,附近都有明康汇。谈起现在楼下的明康汇开业那天,赵阿姨记忆犹新:“人好多,挤都挤不进去嘞!”
退休后生活更充实了
在她眼里“明康汇就是不一样”
赵阿姨是东阳人,五十多年前到杭州工作,事业、家庭、朋友,都在这里生根发芽。
退休前一心扑在工作上,无心吃穿。退休后时间多了,开始追求吃好玩好。赵阿姨加入了老年艺术团,唱歌、跳舞、豫剧……她都有兴趣,还参加了不少比赛,拿到了不俗的名次。
而说到一日三餐口腹之欲,她也找到了目标——明康汇。在她看来,明康汇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年人睡眠少、起得早,明康汇也早早开门迎接我们呀!”
还有,产品好。提起明康汇,赵阿姨第一句话就是“新鲜”。晨练回来正好买菜,蔬菜猪肉鸡蛋,在这里都能买齐。
服务也好。“以前隔壁也有家卖菜的,我不去,他们大喉咙,吵得人受不了。明康汇很好的,讲话轻声细语。”提起自家楼下的这家明康汇,赵阿姨觉得个个都很赞。
赵阿姨爱吃素,不太擅长做荤菜,奈何孙女最好这一口。恰好店长每天都会在社群里发各种菜谱,有一天兴起,她就跟着群里的教程烧起了从来没做过的牛蹄筋。一步步做下来,成品味道居然相当不错。当晚端上餐桌,孙女吃了直竖大拇指。
“拿手菜又多了一道!”赵阿姨笑呵呵道。
学会了操作小程序
“店员就像家人一样亲”
去年,赵阿姨搬家了,老友不在身旁,儿子忙着工作,孙女也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一家人往往只在餐桌上碰面。人到晚年,如何建立与维系与外界的联系,是赵阿姨和许多老年人面临的一道难题。
有一天买完菜结账,赵阿姨看到收银台上贴着活动信息。她想领优惠券,但手忙脚乱了半天也没领到,排在后面等着结账的人也不耐烦起来,开始频频催促。
没有结伴买菜的朋友、儿女不在身边、玩不来智能手机、搞不懂复杂的活动,“(当时)脸烧得不得了,特别不好意思,像给所有人添麻烦了。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蛮灵光的,现在不服老不行了。”
收银的店员察觉到了赵阿姨的窘境,轻轻柔柔地问她:“阿姨,您在旁边稍等一会儿可以吗?等这批忙完了我给您弄。”
后来,赵阿姨和店员们成了忘年交,在他们的帮助下学会了操作小程序。店长胡庆琳也对她印象深刻:“社群里发了消息,她一定是第一个回复的!”
在赵阿姨看来,“我们不是家人,但像家人一样亲。”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流转之间,唯有真心不变。时值明康汇十周年,赵阿姨也发来了她手写的感谢信。
珍重光阴、热爱生活,在明康汇有无数像赵阿姨一样的顾客。对他们而言,明康汇并不仅仅是一个买菜的地方,更是一种珍贵的情感联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