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上海举行的第12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下称“发布会”)上,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再度金句频现,对新版新冠诊疗方案中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等内容展开了进一步解释,详细回答了出院后隔离多少天最合理、核酸水平在什么程度才是最科学的出院标准等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看不懂新版诊疗方案?张文宏说看懂了就不正常
昨天下午6点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向全国各地进行了一次解读,今天发布会也是基于昨天晚上的解读。
张文宏表示,昨天解读之后他在感染传染病领域邀请了五六十位专家在网络上进行了一次闭门大讨论,大家得出一个结论,这次《诊疗方案》是目前所有版本中最科学、最好的。要知道关起门讨论,能有这样的支持概率是不常见的,一般关起门来都是批评,但是确实表扬了。从第一版到第九版迄今为止,从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最早诊疗方案都是凭医学方面的经验制定,随着科学证据越来越多,最终《诊疗方案》必须完全基于科学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张文宏解释,诊疗方案是整个医疗机构要用的,很多老百姓在网络上自己下载看了,看来看去觉得看不太懂,这很正常,能看懂就不正常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正规的医疗流程。
张文宏解释为何把CT值从40下调到35
张文宏表示,通过研究发现,当CT值阈值调到30倍扩增时基本传染性已经很低了,调到很低时还要保证充分冗余度。这次下调是一个重大调整,意味着一到35,大家只要在医院住7天、10天,但是拖尾现象极为严重,如果要等待35-40这一段,有些人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几个月在医院里住着,在救治里面毫无意义,如果不具备传染性在医院里也是极不合理的。科学是有责任把Ct值做到非常合理的位置。这次调低,我们可以保证患者不会有这么长时间住院,所有人在医院待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最关键的一点,这个值到了35的水平之后,你可以直接居家观察了。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非常多科学研究堆砌,这也是这次诊疗指南我们所有医疗工作者认为非常科学的原因,它是基于循证医学和科学研究基础做出来的。如果要为这次重大改变给一个评价,我认为这是我们在智慧抗疫方面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张文宏谈分层治疗:可以留出更多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
张文宏表示,把病人按照轻症、重症还有高危因素进行分层,轻型、普通型都要进行分层,轻症病人和无症状的人会隔离在指定具有医疗条件的隔离点进行观察,这样可以留出更多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通过这几个重大标准的制定,会为我们未来抗疫腾出空间。会感觉病人出院更快了,医院轻症可以集中收治了,重症收治在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点也是具有一定医疗观测、监测能力的。分层管理的方式会对医疗资源的优化带来大量所需要医疗资源冗余度提升,未来抗疫我们心里就有把握了。
张文宏谈出院后管理:居家监测7天再核酸,有充足科学依据
出院后的管理,隔离14天还是21天?
张文宏说“当然,一般认为隔离越久越安全,但是制定出院后管理这方面的方案我们要进行科学制定。现在定下来7天,7天必须有充足科学依据,当病毒载量到了一定低程度以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居家7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符合病毒很低的水平就可以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以前出院到隔离点待两个礼拜,现在改成出院居家监测7天再做核酸,这是一次大调整,科学依据要通过足够科学数据来保证。”
张文宏:未来抗疫要有三个武器
张文宏表示,未来的防疫中有三个关键因素,包括疫苗充分接种,治疗新冠疾病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及非常充足的医疗能力。“目前中国在这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包括我们自己研发的新冠抗体药也写进了诊疗方案,删除了一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张文宏表示,“这些方面都看到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