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张冰清)近日,上海市监局官网通报,匡威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匡威公司”)因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上海市监局罚款9.8万余元、没收违法所得2.8万余元。
处罚决定书显示,匡威公司销售的包经抽样检验被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振荡冲击性能不符合QB/T1333-2018《背提包》标准的要求。当事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规定,构成了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
经查,2020年3月8日,匡威体育向耐克新加坡公司进口了492个印度尼西亚生产的“匡威”品牌包。通过批发及自营渠道销售了417个,累计销售额为8.77万余元,扣除产品成本及税后所得为2.8万余元。去除用于测试和销毁的残次品,这批包的货值最终确定为12.29万元。
图源:上海市静安区市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屡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被罚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钟兰安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6条,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商家,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而匡威公司作为一家知名品牌,屡因为质量问题被罚,不仅影响企业商誉值,更会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信心。”钟兰安表示,匡威的行为与其品牌影响力严重不符。
事实上,匡威公司并非首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通报。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在今年8月16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吸湿速干防紫外线服装比较试验结果,其中有23款品牌服装因为不达标而被通报。匡威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经销的“CONVERSE(匡威)”T恤就在被通报之列。
图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官网截图
通报内容中显示,“CONVERSE(匡威)”T恤产品滴水扩散时间和芯吸高度存在问题。滴水扩散时间标准为≤3s,实测为113.5s,远超标准值。芯吸高度标准为≥100mm,实测为50mm。
图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官网截图
此外,2021年11月18日,中消协发布《2021“双11”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匡威成为典型案例,被中消协点名。有消费者投诉称,他购买的一双匡威鞋,预付定金加尾款一共花了569.17元,但不预付定金的价格只有558.50元。
2021年9月27日,匡威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还曾因未明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而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匡威体育在2021年1月以20.55美元/双的单价从越南进口了一款运动鞋,7月25日在其官方小程序上开展促销活动,售价为1099元。匡威表明这款鞋属于限量销售,库存量为5443双,但匡威在销售页面中并未公示库存数量。
处罚决定书显示该产品为免关税产品,因此无需缴纳进口关税,缴纳了进口增值税人民币93096.23元,进货成本共人民币804975.37元。销售金额为人民币5151703.29元。扣除进货成本人民币804975.37元,匡威公司共获利4346727.92元。
母公司耐克在中国市场营收下滑9%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匡威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由匡威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CONVERSE公司成立于1908年,其品牌已享有“美国原创运动品牌公司”,在2003年被耐克收购,是耐克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而在2021年4月,匡威作为BCI的成员,与包括耐克,AJ,Zara,优衣库,无印良品,新百伦,迪卡侬等很多品牌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引发网友不满,多个平台也纷纷下架相关品牌。
今年6月底,匡威品牌母公司耐克发布了,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全年财报,数据显示,耐克实现营收467.1亿美元,同比增长4.88%,全年净利润为60.46亿美元,同比增长5.57%。其中耐克品牌的营收为444亿美元,同比增长5%;而匡威品牌的营收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6%。
但未来网记者发现,财报显示,在大中华区耐克集团的营收为75.47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第四财季,耐克在大中华区营收为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
彼时,耐克方面表示,由于受到由大范围疫情导致的库存、物流及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耐克2022财年大中华区业绩仍未恢复增长。
耐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若修也在财报说明会上提到中国市场,“我们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和未来的巨大潜力,这一点从未动摇。我们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并通过中国技术中心加强我们的数字化业务能力,落实‘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更好地服务中国的消费者。”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春生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匡威品牌,还是耐克,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以次充好、不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行为,短期会遭受到市场的惩罚。长期而言,更可能损失一批忠诚的消费者,降低企业的商誉值。
“另外一方面,一些大牌和明星类的企业仍心存侥幸。品牌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刘春生坦言,一味的挑战消费者的底线只会让市场流失的更快,特别是我们国潮品牌崛起,尤其是体育运动品类,其实竞争压力非常大。包括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后来居上,发展速度惊人,消费者选择变多,给国际品牌造成的压力本身就比较大。
“长期来看,还是要珍惜中国市场,否则可能会在这个中国市场上面损失殆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消费市场之一,阿迪达斯已经节节败退了,说明不论是否明星企业,都是不进则退的,再想重回巅峰实则很难。”刘春生坦言。
作者:张冰清编辑:张欠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