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77岁的韩奶奶(化名)路过菜场,想到孙子要回家吃饭,便特意买了两只鸭子。回家后,她三下五除下把两只鸭子宰了:一只红烧,另一只炖汤,忙活一上午,看着孙子大快朵颐的样子,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可之后两天,韩奶奶就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好在每次核酸报告都是阴性,韩奶奶和家人才松了口气,以为多喝水,多休息就好了。
可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韩奶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和平时的感冒明显不同,便急忙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远胜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检查和胸部CT影像初步判断,很可能是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导致的肺炎。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又进行宏基因组学检测(mNGS),最终确诊,韩奶奶患的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感染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最早发现患这种疾病的患者跟饲养鹦鹉、金丝雀有关,故取名“鹦鹉热”,也被称为鸟疫、鸟热,入侵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发病时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
徐远胜介绍:“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尽管较为罕见,可一旦感染,病情往往进展迅速,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死亡率高。”
韩奶奶被收治入院后,很快出现呼吸窘迫的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医护团队立即予以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俯卧位通气。经五天治疗,韩奶奶目前情况趋于平稳。
无独有偶,32岁的准妈妈李女士(化名)最近也因感染了鹦鹉热,住进了市一医院ICU,好在送医及时,经系统治疗后已转入呼吸内科进行后续康复,母子平安。
据李女士回忆,可能是在路过公园时,看见一大群鸽子,不禁驻足喂食拍照,自那天起后一周,就相继出现发热、头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徐远胜介绍,新冠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但鹦鹉热是由衣原体导致的。
“三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时较为相似,但鹦鹉热的传染性并没有那么强,暂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衣原体是有特效杀病原体药物的。”
鹦鹉热一般具有以下临床症状:有鸟类/家禽类接触史;发热,多为高热;可累及多系统,其中呼吸系统症状最常见,以咳嗽、痰少,干咳为主,还可伴有神经系统(头疼、谵妄)和消化道(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及感染性休克等。
但由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宏基因测序(mNGS)检测,它相比传统PCR和基于培养的病原检测方法高效准确,尤其在传统检测手段无法明确病原体及新型或罕见病原体感染时,有明显优越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如今正值候鸟南飞之际,大伙平时去广场喂鸽子,或是去动物园观赏鸟类,会不会感染“鹦鹉热”?
“这种可能性较低。”徐远胜解释,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同时也与接触的病原菌数量有关,只有当疫鸟带菌量非常大,或者人和疫鸟进行频繁接触时,才会比较容易感染,因此频繁密切接触鸡、鸭等亦或是大规模饲养禽类且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高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候鸟迁徙的日子,候鸟易生病并可能由于和家禽混食而发生交叉感染,做好自我保护非常重要,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环境通风等,一旦出现发热、畏寒、咳嗽、肌肉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编辑:‘刘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