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静
这个春天,关于婚姻、女性、职场的故事正在野蛮生长。
近期,多部都市剧不约而同地带着家庭、职场、女性独立等各种议题集中进入观众野。其中,《我们的婚姻》对于这些问题的剖析最为深刻,也更具探讨意义。《我们的婚姻》由白百何、佟大为、蒋欣等主演,通过对三组家庭的刻画,展现了几种不同状态的婚姻和情感生活。
现代社会,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我们的婚姻》不单单聚焦于“全职妈妈”“家庭煮夫”“女强人”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标签,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男女分工问题。
剧里,沈彗星(白百合 饰)原本是一位名校毕业的金融高材生,一毕业她就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选择相夫教子,从此当了6年的全职妈妈。在老公盛江川(佟大为 饰)的事业节节升高、孩子即将上学的节骨眼上,她决定再入职场。这一举动,撼动了多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也由此激发了夫妻间潜在的矛盾和情感冲突。
全勤妈妈董思佳(蒋欣 饰)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其老公李宇文(是安 饰)则在家带儿子,作为一名“家庭煮夫”,李宇文尽管教育孩子有耐心有方法,但还是不免被小区的妈妈们指指点点,被同学们质疑软饭男。
而另一位全职妈妈蒋静(曹曦文 饰)因为事事靠老公,没有财务自由,所以只能把老公当作老板,连想要自己的父母陪伴儿子出国游玩都不敢吱声。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就是全职妈妈的痛点,自己没收入,只能伸手要钱”,蒋静的这番话道出了无数全职妈妈的心酸与无奈。
《我们的婚姻》中的这几组cp,算是涵盖了现代婚姻的几种组合。从这些组合构建的家庭和经济关系中,观众不难发现,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化思维是造成家庭里不平衡的关键。
婚姻里,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从来不是针对其中一方的,对于一段婚姻关系来说,夫妻双方是共同体,想要实现平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的努力,因此全职太太应该受到尊重,家庭煮夫也不代表就是软饭男,他们只是付出的方式不同。但正如剧中诸如蒋静老公等既得利益一方的姿态一样,现实社会中仍有大部分人没意识到这一道理,距离这个观点被大多数人认同并接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职场戏的刻画,是《我们的婚姻》中重要的一环,该剧赤裸裸地揭露了女性所要面对的职场现实。剧中,沈慧星返回职场的道路困难重重,霍连凯(王骁 饰)在面试她时犀利说道,“再酷的妈妈也很难去兼备着孩子的生活和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而这时女主反问道,“那如果是爸爸呢”。
这样的一段对话其实刺痛了不少观众,也引发了思考:职场中有些问题是性别专属问题,在同一场景中,就不会有人问男性类似的问题。所以尽管男性与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互相理解,但实在很难做到姿态一致,因为社会的大多数都在默认女性与社会脱节以及为家庭付出的理所应当。
独立,是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女性独立不是说事业成功或者经济独立,也不是说做事必须雷厉风行或者外表光鲜亮丽。真正的独立,应该做到不依附于他人,精神上做到独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愿意为之付出。但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其实是很难的,大多数女人往往有着“母亲”“女儿”“妻子”等多重身份,这些附加身份长期带来的价值导向经常使女性忘记要怎么成为自己,而如果跳出社会默认的框架,她们就容易就被贴上“女强人”“剩女”等刻板标签。
《我们的婚姻》对于沈慧星这个角色的刻画虽然不完美,但绝对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剧中的沈慧星作为一名学霸,她愿意放弃毕业后宝贵的6年时间在家相夫教子,在沈慧星重回职场时被问到“你女儿现在应该正处于需要陪伴的时候”,沈彗星的回答是:“需要妈妈陪伴的六年已经过去,她现在需要一个独立、自信、受人尊重,总之就是很酷、很有力量的妈妈”。
在得知蒋静对与全职妈妈的偏见后,沈慧星表示:“在外挣钱和在家带娃就是分工不一样,怎么还得分个三六九等啊”。
可以说,沈慧星就算是作为全职妈妈的六年里,也独立清醒、不盲目自我牺牲,多年来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并没有让她失去自我价值认同,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当下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虽然对当下社会痛点和热点的揭露直观又发人深省,但《我们的婚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角色塑造方面,剧中的男性角色就像是作为女性金句导火索而存在,从来都是以既得利益者的姿态看待问题;在剧情方面,这部剧仍然囿于出轨、离婚、复婚,也依旧有着该类型剧惯有的狗血悬浮;在立意方面,该剧目前算是提出了职场和婚姻中的问题所在,但能否解决问题以避免引发大众对于婚姻的焦虑,还需要考量。
但不可置否的是,当其他婚姻剧还在着大量笔墨刻画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及剥削时,《我们的婚姻》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它以更为直观的镜头对准了男女分工问题,也以更轻快的叙事方式告诉观众:女性不一定非要等成为母亲、成为妻子,亦或是经历剥削后的突然自我意识觉醒才能证明她们自己,女性可以一直做自己,可以拥有任何可能。
关于女性、职场、婚姻的议题永不过时,期待《我们的婚姻》的故事能够启发该类型剧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