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读书的人是会发光的
当今,科幻故事的魅力似乎永远不会过时,科幻文学中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情节也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今天的书单中有宇宙的浩渺悚然,也有科技的日新月异,带你走进那光怪陆离的异世界。
01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2021年度最值得观影的史诗巨片+「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不可能改编的科幻小说」+= ?
答案就是这部集大成的《沙丘》。
这部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刷爆了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全球最牛的各项科幻大奖拿到手软——
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
如果有一天,你预见了自己的悲惨的命运,你会坦然接受,还是继续斗争?《沙丘》的主角,就是一个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少年。
主人公保罗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他预见了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也预见了即将发生的圣战和杀戮。
为了避免战争,少年冒着生命危险,尝试驾驭人们心中的“造物主”——沙虫。因为只有这样,他的领导权才能得到稳固,他才能决定人民的去向。
保罗以渺小之身对抗命运的传奇,正是《沙丘》一书的主题: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价道:
《沙丘》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
在电影还未上映前,不如到书中感受其史诗般的故事体量和浩瀚的世界观。
02
《三体》的前传
2006年,一本名叫《三体》的科幻小说横空出世,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打开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大门。
如果你是《三体》或刘慈欣的粉丝,那么这本《球状闪电》,你一定不能错过。
在《三体》的序中,刘慈欣就说:
“本书虽不是《球状闪电》的续集,但可以看做那个故事所发生的世界在其后的延续。”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犹如不速之客闯入少年的家。
充满神秘,像是凶狠的鬼魂伴随着嚎叫吸引了他的目光,也在一瞬间将他的父母化为灰烬。 而在这一夜,少年的命运也彻底发生了变化,他究极一生去探寻这个将他变成孤儿的闪电的秘密。
为了揭开背后的自然之谜,他踏上了研究球状闪电的旅程,死亡者的幽灵笔迹、前苏联的地下科技城、次世代的世界大战……
而谁又能想到,他单纯的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而球形闪电也意外成为了战争中决定祖国存亡的终极武器!
据说刘慈欣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摸到身上有不明肿块,一度以为自己得了癌症!
他把《球状闪电》作为遗作,坚持写完之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他甚至把“告别”的话已经全都写在里面了。
人要如何选择,才不会虚度这一生?
刘慈欣的答案是,过上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如果说《三体》是他对于宇宙的终极思考,那么《球状闪电》就是刘慈欣对于人生的终极思考。
就算你还没看过《三体》,这本《球状闪电》也完全可以作为前菜,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03
假如机器人有自我意识
如果游戏中的npc,突然不按流程出牌,念系统中没有的台词,甚至把你“踢”出了游戏。
别急着怒摔键盘,这很可能是他产生了“自我意识”。这也是今夏最火的科幻电影《失控玩家》中的情节。
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在娱乐价值背后,这些作品也抛出了很多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创造机器人?为什么机器人和我们越来越相似?
或许读完《生而服从:机器人故障指南》这本书,你会收获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本书共收录15篇近年受到国际科幻界肯定的关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科幻短篇故事。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特拉罕在书的前言部分写道:
“我们害怕自己是宇宙中孤独的存在……我们努力在星际间寻找其他智慧,努力在这颗星球上寻找其他生命——如果我们找不到,那我们就自己造一个。”
《生而服从》收录了很多人类试图创造“朋友”的故事。
在《偶像》这个故事中,人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虚拟偶像,你可以随时创造出一个朋友甚至是一个亲人。
只是,被数据拼凑而创造出来的“朋友”真的可以缓解人类的孤独吗?
如果拥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东西”可以被量产......那它们究竟算什么?人类又算什么?
书中每个小故事都有自己独立而完整的世界观,不同作家笔下多彩的机器人角色们从各种层面疯狂挑战读者的道德观。
相信这15个有关机器人“阴谋论”的终极案例能给你带来全新的思考。
04
一本书穿越到23世纪
2018年,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塔科马机场,29岁的Richard Russell劫持了一架飞机,但全体成员只有他自己。
他始终与塔台保持友好通话,他说,他是人生的失败者,让很多人失望...
他曾经有着飞行梦想,到死都想谋求一份飞行员的工作。
他想看一看那条背着宝宝尸体同游17天哀悼的虎鲸妈妈,想知道奥林匹斯山的天气怎么样。
唯独不想知道怎么安全降落,最终他于黄昏中独自漫游75分钟后,坠毁于西雅图附近的荒岛。
一个平日里看起来无比“正常”的人在平静的表象之下,原来有那么多的不甘和遗憾吗?
新闻一出,世界为之震撼。
“我们总有未竟的梦想,无法付出的爱。”这句广为流传的评论,触动了身为科幻作家的伊格言。
在劫机事件发生的三年后,“未竟的梦想,无法付出的爱”成为了他阔别七年的新作,长篇科幻小说《零度分离》的重要主题。 这是一部设定于23世纪的未来科幻作品。公元2154年,人类联邦政府最高法院颁布《种性净化基本法》,正式赋予人类唯一优先物种之权利。
然而,在“类神经生物”技术发达,生化人、AI与其他“类人物种”泛滥的年代,该法律频频受到挑战。
调查记者Adelia Seyfried,分别深入探访了六桩轰动一时的伦理公案:
AI反人类叛变、梦境治疗师杀人事件、能与鲸鱼对话的科学家、虚拟偶像诈骗案、邪教“地球觉知”大屠杀、影后人间蒸发之谜——于2284年集结成书出版。
而Adelia自己的身份亦是扑朔迷离,有证据显示,她似乎已经存活了超过两百年的时间…… 作者用预言式的写法虚构了六则新闻,每一则来自未来的新闻事件,都成了对当下热点议题的戏仿与回应。 这本“书中书”用烧脑的嵌套结构,让每个人都能经历一番穿越至未来解谜的快感,同时也能get作者伊格言对当下时事议题的精准讽刺。
05
科幻即将成为现实
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奥·斯蒂文森在《雪崩》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面:
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网络世界中都有一个分身,在现实世界中能做的事情,虚拟世界中都能一一映射,这个新的世界就被称为“元宇宙”。
2021年,科幻小说中的元宇宙正在成为现实!
你能想象一个演唱会能容纳上千万人吗?
2020年4月,美国著名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举办了线上虚拟演唱会,同时在线玩家人数高达1230万。
还有去年爆火的switch游戏动物森友会,玩家不仅在岛上开画展、举办婚礼、社交,甚至还有全球顶级AI学术会议ACAI在上面举办了研讨会。
这一切都可以理解为元宇宙中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形态。
目前“元宇宙”概念应该还停留在初期阶段,仍有很多要素未实现,真正实现需要技术推动与支撑。
作为国内出版的“元宇宙第一书”,《元宇宙》《元宇宙通证》填补了国内有关元宇宙研究的空白;
详细阐述了元宇宙时代的发展前景,聚焦前沿概念,探讨未来社会生态,寻求人类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其中《元宇宙通证》梳理并绘制了四张非常值得珍藏的长图(人类科技发展史全景长图、IT/ICT发展史全景长图、互联网发展史全景长图、区块链发展史全景长图)。
从概念和起源入手,深入浅出的为读者讲述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元宇宙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元宇宙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这套书可以回答你对未来的疑问,带你读懂互联网新形态,把握数字经济财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