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愈合慢,甚至导致卧床不起,危及生命。医生提醒,生活中应通过运动、饮食补钙、充足日晒等方式,避免缺钙和钙质流失。
医生介绍,诊疗过程中常常发现人们对骨质疏松症这一常见疾病的认知还存在明显不足,甚至存在防治误区。很多人认为,喝牛奶、喝骨头汤补钙就能防止骨质疏松。医生表示,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其实是缺营养,单纯补钙并不能预防骨质疏松。有人认为,得了骨质疏松就不能运动了。其实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游泳、跑步、快走等能够减少骨流失,提高身体协调性,防止跌倒。老年人骨折,大部分人认为是因为骨头变脆,其实更主要是因为肌肉萎缩了,骨关节不稳定,才容易摔跤、容易骨折。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重视骨密度筛查
据了解,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一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还有绝经后的女性也需要格外注意,此时雌激素大幅下降,易患骨质疏松。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呈现年轻化态势。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四病区主任医师索南昂秀介绍,如存在长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营养不均衡等情况,会阻碍钙的吸收,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
“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识,建议40岁以后做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后每年至少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水平,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范晓霞说,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均衡膳食营养,多食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建议成人每日钙元素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为1000至1200毫克,65岁以上人群摄入量为1000毫克,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接受充足日照,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
“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多人都知道要补钙,花大价钱买来的钙片和保健品未必适合所有人。”范晓霞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切忌盲目补钙,要谨遵医嘱,结合自身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效果。”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首先,饮食上注意钙剂的补充以及维生素D3的摄取。
其次,“生命在于运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到户外进行一些锻炼。
但是,补充钙剂、坚持运动等并不能完全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一旦发生,就是不可逆转的。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诊,通过早期干预来避免病情加重。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要及时配合药物,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药物,以避免骨质疏松的进一步进展。
骨折后的日常护理怎么做?
其一,适量的运动。手术治疗后,患者应在能力范围内积极尝试运动,以避免长期卧床的情况发生。如因缺乏耐受力等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患者也应当在服用镇痛药物的前提条件下尝试坐起,尝试下床走一走,切忌长期躺在床上。
其二,饮食上增加营养,采用高蛋白的饮食来促进患者骨骼生长,促进骨折愈合。
其三,作为陪护患者的人,应时刻注意观察床褥的卫生问题,及时更换。
其四,积极预防血栓的发生。可以时常给患者按摩下肢肌肉或是活动肢体,来避免血液的长期淤滞,产生血栓。
(中国小康网综合@央视网、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