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我准备结婚了。”
国庆前夕
一女子收到了21份请帖的故事
引发网友们的强烈共鸣
动辄三五百的份子钱
使请帖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炸弹”
“给,炸弹。”
收到这样红色的“惊喜”
打工人总是会心疼起自己的钱包
特别是刚过去的国庆长假
打工人们面对一个假期n场婚礼
不由痛呼
“辗转婚宴之间,掏钱千里之外”
用魔法打败魔法!
年轻人出招了!
这道面子和钱包之间的选择题
该怎么解?
当代年轻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十一假期,小陈举办了婚礼
不少朋友给的红包扁扁的
里面只有一张“礼金互免卡”
这样的“红包”
小陈和老婆收了20多个
这张卡是夫妻俩的创意
为了不给周围的年轻朋友增加负担
小陈夫妻二人提议
和朋友们礼金互免
小陈还特别设计了礼金互免卡
样式如电影票
夫妻俩把互免卡放在婚礼请柬内
大家收到后都心领神会
有的立马发了朋友圈
说这是“21世纪新发明”
小陈夫妇下回去参加对方婚礼时
只要将卡的左侧塞进红包送上
就能作为礼尚往来的凭据
据悉
小陈夫妇送出的20多份互免卡
基本收回来了
小俩口表示,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我们觉得婚礼很圆满,
大家的祝福我们都收到了。”
而这样的用心和创意
也得到了亲友和网友们的无数点赞
天下苦份子钱久矣!
早在几十年前,老舍就在《正红旗下》写道:“这些婚丧大典既是那么重要,亲友家办事而我们缺礼,便是大逆不道。”而如今,这些“不得不应酬的应酬”,已经给部分年轻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将近60%的受访者认为礼金的多少直接与关系亲疏挂钩,更有47.5%的受访者将“随份子”看成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84.8%的受访者坦言份子钱让自己有压力。
此前,不给份子钱或直接和对方说不给份子钱,往往担心被人说“不讲人情”、“小气”,不但要付出大量的沟通成本,还有可能承担极高的社交风险。
但最近,年轻人约定“不随份子”这件事情,随着人们的讨论、思考和实践,似乎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从互做人情到互不随礼,年轻人共识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北京大学公益讲座创始人郭梓林提出,在市场经济的当下,人口流动、社交范围扩大,不同于过去的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需要用份子钱来维系。
年轻人互相约定不给份子钱,让情感表达直奔主题、减轻负担。不随份子,其实是一件轻松又双赢的好事。毕竟,亲友发来的是一封婚礼请柬,不是“随份子合同”。
话匣子综合自央视网、澎湃新闻
编辑:陈雯
责任编辑: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