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例(黑河市6例,其中北安市4例、爱辉区2例),其中集中隔离发现5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发现1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哈尔滨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哈尔滨市报告)。
当日治愈出院本土确诊病例26例(哈尔滨市26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例(绥化市7例,黑河市5例,哈尔滨市4例)。
截至10月25日24时,全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2例;全省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1例。
当前国内、省内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复杂,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增高,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请广大群众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坚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餐、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进出公共场所等应积极配合体温测量、健康码(行程码)查验。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如与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或7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涉疫地区旅居史的,立即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屯)、工作单位报备,并配合落实防控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勿自行服药,需佩戴口罩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排查和就诊,就诊过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
各市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对近期涉疫地区旅居史抵(返)我省人员进行排查,强化“大数据+网格化”,精准掌握和管控相关风险人员,排查出的风险人员评估感染风险后要第一时间落实赋码、核酸检测、隔离管理和健康监测等分类管控措施。
25日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发布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相关科普问答
问
很多老年人对接种疫苗仍然存在顾虑,担心年纪大了、体质弱,接种疫苗后会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答
我国目前在持续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人群报告水平,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少数人属于异常反应,个别受种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异常反应,但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提示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非常低。
但是,老年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其重症的风险、尤其是死亡的风险却是全人群中最高的。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中,保持医疗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需要住院、救治的人数增多,就会出现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
因此,在面临新冠病毒流行风险的情况下,接种疫苗的潜在罕见风险,与接种疫苗对老年人的有效保护、以及减轻社会医疗服务压力的收益相比,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更需要主动寻求疫苗的保护。
问
针对由于担心疫苗副作用而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以及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群体,这样的人群,特别是其中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该如何做好防护?
A
目前来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最好措施,主要表现在:一是疫苗安全有效,二是措施简单易行,三是作用相对持久,即与其他需要持续反复采取的措施(例如核酸检测和社交距离)相比,完成疫苗接种后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保护作用。
但是,由于有些原因老年人未能及时接种疫苗,就需要通过其他非疫苗的措施保护好这些人,因为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是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
问
非疫苗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答
一是要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密闭的空间,减少与陌生人或外来人员的密切接触。
二是与陌生人接触或去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戴好口罩。
三是要继续保持手卫生,包括勤洗手或手消毒,尽量不用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
四是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果可以,每天要开窗通风,让空气流动。
五是与老年人接触的家人或工作人员也要接种疫苗,尤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出现异常,尽量不要再接触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