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青翠到底有多美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我身边的绿水青山”故事之一

山峦青翠到底有多美

——黄保平从“采石人”变身“护林员”的故事

山峦青翠到底有多美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天刚亮,黄保平(右二)与队员们准备上山除草。

编者按

绿色是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环境好不好,每个人都可触可感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雾霾天越来越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今起,本报走访普通百姓,推出“我身边的绿水青山”系列故事,全面展现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以及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朝阳染红天际,黄保平换上工作服,戴上“护林员”袖标,又赶紧扒拉了两口饭,扛起10多公斤重的打草机,便向西山万亩生态园深处奔去。

蝶变

行走在林海之中,黄保平身形利索、一脸笑容。这个曾经沙尘漫天、连眼都睁不开的风口,就在他的面前一天天变成了省城的天然“氧吧”。“我是第一批参与万亩生态园绿化的。记得2008年刚上山的时候,看到满眼的垃圾山和矸石山,都惊呆了。”黄保平说,“不但风沙迷人眼,矸石自燃的硫磺味也是直刺人口鼻。”

2012年底公园建成后,黄保平便当起了护林员。从9月中旬花草开始枯萎至12月中旬,是他最忙的时候——山上有近1500亩荒草,等待他与10多个同事去清理。10多公斤重打草机的背带,在他衣服上留下了清晰的勒痕。

累了的时候,他喜欢爬到高点,极目四望,看绿意蓬勃,林海莽莽,顿时便神清气爽。特别是9处瀑布,让生态园多了原始质朴的气息。这个匆匆赶山的护林人,每天耳畔只余风声、水声、鸟啾、虫鸣,这些再熟悉不过的青翠山峦,让黄保平乐在其中,不能自拔。

还债

黄保平是万柏林区东社街办枣尖梁村人。“你去过玉泉山哇!过了山洞,就是玉泉山,没过山洞,那就是俺们村。”他一边忙着打草,一边回望着村庄的方向。

黄保平曾经当过枣尖梁村村委会主任。“高峰时候,村里的石膏矿、石料厂不下20个。”他介绍说,在那个靠山吃山的年代,“大家都忙着开山采石,谁还在乎这些花草树木了……”

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在党的政策引导下,西山地区不仅关停了污染企业,而且通过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黄保平也实现了从“采石人”到“护林员”身份的转变。

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也让他对青山绿水有了更深的感悟。近10年的护林生涯,他谙熟这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片林。山山水水间,留下了他风雨无阻的足迹。这个年过五旬的汉子,坦言自己“在还生态环境的欠债”。

看着一块块“疮疤”被治愈,天空越来越透亮,弥漫的臭味没有了,曾经断流的香水沟也复流了,黄保平觉得,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眼里无边的绿色,“很值”!

心愿

生态园面积达到1.4万余亩,仅游览主干道便有10公里长,即使开车巡山,一趟下来,也得一个半小时。由于要穿过崎岖不平、沟壑交错的山路,很多时候,黄保平和同事们都是步行上山。在清明节、国庆节等防火的关键时期,他们每天待在山上的时间要超过12个小时。

“早上五六点过来,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鸟叫声。”黄保平眼中闪着光。看到越来越多的动物以林为家,与生态园融为一体,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些大自然的精灵,让他愈加感受到环境之美。紧张的是,生态园里多了不少拍鸟人,他们多潜身于人迹罕见之处,这无疑增加了防火的压力。

目前,黄保平家的7亩地,已全部流转,成为城郊森林公园的绿化用地。除了流转收入,村里每年还给每个村民发放七八千元钱。对黄保平来说,“千算万算,也没想到有一天吃上‘生态饭’”。他希望,“能在绿林子里钻一辈子”。

记者 任晓明 文/摄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