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

作为曾被“老市长”柳宗元选中的宝地,凤山镇的过人之处自不必多说。有诗曾这样描述凤山:“渔翁晒网世争夸,铜罄旋锣景致佳;合蒲秋波平似镜,古潭夜月素如纱;乌鸾峭壁神工斧,青凤晴霞开女花;牛轭樵歌多雅趣,鸾洲渔火映千家。”

千百年来,除了旖旎的风景,秀丽的风光,这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人杰地灵,还诞生了很多传奇人物。其中柳城县最后一个中举的举人谢三聘所在的谢氏家族更是其中翘楚,一直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柳城县文联主席高志强还说,柳城县教育事业中,谢氏家族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这一家又有着怎么样的传奇故事?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凤山镇航拍图

一门三功名

说到谢三聘,翻开1992版《柳城县志》,以《硕彦名儒谢三聘》为题这样记载谢三聘:

谢三聘(1830-1902) ,字莘农,号心农,柳城县凤山镇旧县谢家村人。原名三命,父将山为邑中名士。三命幼承家训,勤奋攻读,习帖学书。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已郡试,为知府哈忠阿赏识,为之更名三聘。曾受业于广西名儒郑小谷,诗文书艺进步更快。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拔贡,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除授岑溪县学训导。此后,遂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历任凤山及龙城书院山长,两任柳江书院山长,为地方培养了众多人才,为本县开一代书风。著有《思过轩存稿》,并擅长书艺。书法颜鲁公而自成一体,楷隶行草皆精,与当时梧州的高崧乔齐名。县境名山古寺,书院亭阁的楹联匾额多为其所撰并书。现存有晚年风瘫时信手写下的行草《张茂先励志诗九章》等。

不到300字,却足以见得谢三聘人生故事之精彩。

在凤山这片土地上,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重新开始,但在谢氏族人的心中,提起这位先辈,仍觉得十分自豪。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塘进屯

9月16日下午,记者和柳城县文联主席高志强,柳城县凤山镇党委书记韦杰,凤山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胡宇佳,一同走进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这里就生活着不少谢氏后人。其中今年72岁,任政协柳城县第十届委员会文史顾问谢光任对先辈谢三聘的故事如数家珍。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谢光任

谢光任说,根据谢氏宗祠碑记载,他们始祖是河南人,到了明代,祖上到广西做官,居住在庆远府。到了清代,四世祖因战乱,家道衰落,迁居到柳城县赖乔村(今二塘新村旧址)以教书为业,定居下来,购置田产,招募耕丁。但由于山势险峻,不宜居住。不久五世祖就迁到龙江旧县村,就是现在的凤山镇,如今已繁衍生息十几代。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凤山旧县谢氏宗祠

在众多谢氏后辈中,谢三聘一直无疑是“星光闪耀”。

“谢三聘父亲谢将山是邑中名士,教育子女非常上心。谢三聘一共有兄弟4个,其中3个都考取了功名,这样的佳话在我们柳城甚至柳州都是少有的。”谢光任介绍,谢三聘排行第三,还有兄长谢三锡、谢三余以及弟弟谢三宅。其中大哥谢三锡没有参加科举,二哥谢三余为清朝同治十一年壬申科贡生、弟弟谢三宅为清朝光绪十四年戊子科贡生,他自己则考取清朝同治三年甲子补辛酉科举人,也是柳城县历史上最后一名举人。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谢三聘父子合影

时光流转,如今,谢三聘三兄弟的“文魁”“进士”等三块功名牌匾仍悬挂在位于凤山镇的谢氏宗祠内。

但令人可惜的是,历尽岁月的洗礼,谢氏宗祠这座始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建筑已经变得有些萧瑟,功名牌匾也有些残破。站在谢氏宗祠前,颇有些“百代虚名烟雨中,承恩绢碎早随风”的味道。

一技扬四方

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虽然谢三聘的功名牌匾已有些残破,但是谢三聘在书法、楹联、教育上成就,仍在流传。他所取得的成绩不一而足,不少书籍中也收录了其作品、事迹。采访当天,一同陪同采访的高志强也对其推崇有加。

如柳州文献丛书《柳州古今楹联大观》中收录了不少谢三聘的作品。

如《柳城文史》第三辑中,谢光前就曾这样写到谢三聘:

谢三聘的楷书宽博厚,遒劲雄浑;行书飘逸轻灵,潇洒俊拔,小楷一笔不苟,典雅端庄。墨宝流传中南各省,深受广大文人的推崇,后代许多有名的书法者,如梁以松、梁星垣、吴雪楼等,他们的书法,都是仿谢三聘的。

谢三聘的书法成就,完全是从勤学苦练得来。他一生酷爱书法勤学不辍,持之以恒,有时甚至废寝忘食,每日必书,一直到老,都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谢光前在文章中写到,柳城县大埔镇文昌阁匾端庄苍劲的三个大字,也是谢三聘老先生的亲笔。当他写“文昌阁”这三个大字的时候,他的一个得意门生站在一旁,他写成“文昌门”以后,便放下笔,剩下门字里面的“各”字由他的学生继续写完,阁字写成后,这个字的笔锋和结构,好象是他一个人写的一样,在旁的观众一致称赞:“真是严师出高徒!”这件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柳州古今楹联大观》

谢光任还自豪地分享到,目前东泉谢家祠堂大门的楹联、旧县(今凤山镇)谢氏宗祠大门联“崧高维岳,兰茁其芽”也是谢三聘的书法作品。

“这是一副集句联。”谢光任解释到,所谓集句联,就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集他人诗词斌曲,散文传记等文体,不同篇章之佳句,使之成为集句者所要创作的对联。集句联不能说是拼凑和抄袭,因为集句联已与创作意图紧相结合,已将原句之意境予以翻新,用之于新的环境和对的对象,从而增添了无限的新意。

据悉,上联“崧高维岳”出自诗经大雅《崧高篇》,下联“兰茁其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之“马继祖,北平庄武 王孙,少府坚赠太子少傅畅之子,娟为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

高志强说,谢三聘引经据典,把“崧高维岳,兰芭其芽”,集句成联,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并把它作为谢氏宗祠大门联,可见其才学之博大精深,藏而不露之深意内涵和恰如其分表达的雄厚文学功底。

“现在柳州一些有历史的亭台楼阁、祠堂庙宇,都还有他所题的楹联。”谢光任还表示,他还听长辈说过,谢三聘的书法作品还曾装裱好后,安装上书法架子,去游街给群众观赏,名扬两广地区。

一风传三代

除了是书法家,谢三聘还是一名教育家,为地方培养了许多人才,广开“书风、文风、学风”教育。

“他考取举人后,其实是可以去做父母官,但是他志不在此,而是钟情于教育事业。”谢光任讲述,谢三聘历任凤山及龙城书院山长,两任柳江书院山长,为地方培养了众多人才,为本县开一代书风。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当地有名的私塾“文昌阁”正是由谢三聘和古砦清贡生秦运琦、前知县谢珩举等倡议建造。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文昌阁

谢三聘的教育情怀也影响其后辈,他的儿子、孙子也走上了教育之路。

《柳城文史》第一辑中,收录了陈善政攥文写到的他儿子的谢滋谷教书育人的事迹,书中这样写到:

谢滋谷曾参加秀才考试,补廪的封建文士。平日不苟言笑,为人方正严谨。曾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颇受人尊敬,他是桃李满园,兰桂齐芳的世家,为人谦和平易,特别值得赞扬的是不参与旧社会的结党营私等一切恶习,闭门读书,或埋头教学,晚年从事中医为病家解除病痛,一生多足道焉。

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可见谢滋谷热心教育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明明能当官,他却要当老师!这个柳州仔写的字广东人都要围观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谢光任讲述家族故事

醉心于教育的家风,后来传到谢滋谷的孙子谢康那里。

谢光任说,谢康受先辈影响,自幼饱读诗书,中学毕业即被聘任柳城县立模范高等小学教员,两年后任校长。1928年起,谢康留学国外,足迹遍及法、英、荷、比、瑞、德、意、埃及、印度等国。1937年获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谢康终身以教育为业,出版的书籍40余种,计2000多万字。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谢三聘倡议创办的“文昌阁”虽已不在,但这片土地仍在默默滋养着后人,如与谢康齐名的 “文康武烈”中的陈烈。这位传奇抗日将领,又写就了什么样的精彩故事?请关注后续报道。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