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新东方直播间火了,讲外语、聊诗词的带货方式成为行业清流。面对暴涨的流量,不少主播争着有样学样,有说法语的,有讲故事的,有聊情怀的,但硬拗造型的“模仿秀”只引来一大波吐槽。
直播带货,以“快”为先。到点开播后,主播大多连珠炮式地介绍商品,声嘶力竭地高喊“买它,买它”,同时屏幕洒下红包雨,亮起各种倒计时动画。在一片狂热中,消费者忙不迭地下单,很多时候是冲动消费。这种商业形态无可厚非,但“快”字当头,浮躁之气必然四处弥漫,售假、偷税、刷量、低俗营销等乱象更是层出不穷。相比之下,新东方直播间因几分人文气息而意外突围,可谓“全靠同行衬托”。
新东方式带货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但它起码说明,很多行业竞争到最后,拼的都是创新创造、文化底蕴和内容品质。一堆忙着照猫画虎的主播,显然没有读懂这层含义,只想在蹭热点中“躺赢”。而这股什么火就蹭什么的流量思维,见诸网络直播的方方面面。君不见,“拉面哥”“摆摊奶奶”火了之后,各路主播一哄而上围观不休;“霸座男”“不打工男”声名狼藉后,一些人无底线“逐腥”“逐臭”……这些荒诞剧在“草莽时代”或许能吸引一时流量,但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审丑疲劳”。统计显示,消费者在一个直播间逗留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了30秒以内,主播们与其照搬照抄惹人嫌,不如静下心来找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放眼望去,最近大火的不止“双语带货”,健身锻炼、知识科普等其他内容也圈了不少粉。与此同时,多部门联合发布《行为规范》,对网络主播划出了31条红线。以上种种都释放出鲜明信号:流量为王的直播模式该结束了,靠内容说话的新阶段正在开启。从业者应该有一叶知秋的敏感,拿出更多诚意来做内容,平台也要通过算法优化、内容激励等方式,催生更多有价值的输出。说到底,哗众取宠不可持续,生搬硬抄贻笑大方,惟有创新创造才能走得长远。
(原标题:“新东方模仿秀”尴尬了谁)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鲍南
流程编辑:u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