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A股反弹三天了,沪指“三连阳”。
截止今天(9月15日)收盘,沪指收报3295.68点,涨幅0.51%;深成指报13143.46点,涨幅0.93%;创业板指报2595.15点,涨幅0.88%。
不知不觉中,9月也过半了,由于9月上旬的调整力度较大,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很多投资者可能都跑输了大盘。有个朋友发来消息,说是调整那几天,亏了14万元;这几天反弹,亏损减少到了8万元。
我想,这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三连阳”,大盘还没收复失地;股民也只能减亏,而很难实现扭亏为盈。但是,这个“三连阳”,还是有意义的。
其意义在于,它确认了7月以来箱体震荡下沿确实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也宣示了9月上旬的调整已经告一段落,短期大可不用再悲观了。不过,我们还是不奢望A股市场能够出现快速连续地拉升。因为,现在的资金面有点吃紧。
从A股资金面来看——
供给方面,8月居民和企业的钱从股市部分流出;新发基金所带来的增量资金有所减少;北向资金8月大幅流出,9月以来整体仍然呈现小幅流出态势。
需求方面,新股发行速度较快,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短期内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比较偏紧,或将制约市场攀升的速度,震荡上行或将延续。
资金面的变化直接反映在成交额上。本周以来的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徘徊在7500亿元上下。这说明投资者还是比较克制的,市场情绪并没有随着“三连阳”而显著升温。但这种情况也比上周五(9月11日)的“地量”强了一些。
我们之前说过,上周五的“地量”如果能够被确认,也是很有意义的,可视为“见底”信号。虽然本周没有出现的新的“地量”,但还有一些瑕疵。如果我们把沪深两市分开看,今天沪市成交额又创近三个月来新低。这似乎意味着,深市或者说创业板的底部信号更加明确一些;而沪市可能还有一番“探底”的波折。
总之,当前资金暂时未形成合力,盘面上基本以事件驱动机会为主,小市值品种还是很受青睐。如果未来几个交易内,沪指再度向箱体震荡区间下沿靠近,仍是较好的博弈反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