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踩踏事故后续│开展人群管理,中国的城市怎样做?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俏言 张蓉

梨泰院踩踏事故后续│开展人群管理,中国的城市怎样做?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从象征着青春活力的网红酒吧街,到引发上百条生命逝去的风暴中心,前后只不过几个小时。据韩联社报道,截至10月31日上午6时,梨泰院踩踏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149人受伤。

回到10月29日的夜晚,危险的信号其实早已显现。“晚9点之后,人就多到走不动路,前往各个方向的人对冲在一起。”23岁的中国留学生刘彤(化名)说。当晚,她没看见一位引导人流的安保人员。由于挤不进那条狭窄的网红酒吧街,刘彤提前离开梨泰院,躲过一劫。事发后,回看自己拍摄的现场视频时,她却惊愕地发现,当自己和朋友沉浸在万圣节的欢闹氛围中时,一辆救护车正在人群背后驶过。彼时,他们浑然不知,在近在咫尺、不足4米宽的巷子内,灾难已经发生。

安全极限:每平方米最多容纳7人

梨泰院踩踏事故后续│开展人群管理,中国的城市怎样做?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据悉,当晚,超过10万人涌入梨泰院参加万圣节庆典活动。从亲历者讲述来看,梨泰院并没做好应急准备,缺乏对人流的实时监测和安全部署。

通过梳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发现,在超过10万人以上的聚集活动中,做好活动的规划和人流控制是避免发生灾难的首要条件。

在大型群体性活动中,场地设施质量是否过关、设计是否合理,都与踩踏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全通道的标志、人群聚集的场地是否平整,是否有较多的台阶以及陡坡之类都是场地管理的重点。场地的管理还包括人群的行进路线是否合理,尽量不要出现路线交叉情况,特别是在室外有楼梯的路线,在楼梯处必须安装防护栏和隔离防护设施。而据韩国警方透露,当晚发生踩踏事故的小巷是一个宽约3.2米,长约45米的斜坡。

相关研究表明,一般将人群密度安全极限定位为1平方米不超过7人,否则就应立即启动人流管控措施。刘彤回忆说,在自己试图走进那条不足4米宽的巷子时,那条陡坡已经并行挤满了10个人。

据报道,发生踩踏事故的部分是其中长5.7米的一段,当时约18平方米的空间里有300多人,本次事故的死伤者都在这一段。

杭州做法:“小飞虹”、“最美人墙”+数字监测

梨泰院踩踏事故后续│开展人群管理,中国的城市怎样做?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对于有效开展人群管理,一些城市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

在杭州西湖景区,从2015年起,一到长假,数百盆花草打造的“小飞虹”就会上线,从断桥的这头一直蜿蜒到另一头,为客流疏导服务。

在湖滨步行街,“最美人墙”则成为了一道独特又熟悉的风景线——每逢小长假,志愿者们就手拉手用身体筑起人墙,随着红绿灯变化一开一合,循环往复,为行人保驾护航。

梨泰院踩踏事故后续│开展人群管理,中国的城市怎样做?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在大数据时代,高科技也能为防范踩踏事故助一臂之力。比如,用电子围栏监测人流量。

依托“西湖西溪交旅融合协同场景”,岳庙管理处对断桥区域的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客流变化动态调整管理措施。一旦客流量达到预设值,系统便会闪烁预警,三级圈层管控按预案启动,一线管理人员收到指令后,立即相应调整管理措施。

此外,每逢节假日,断桥区域还会设置临时指挥部和现场管理联络点,采用圈层管控模式,通过红外热力图及视频观测,协调现场管理人员、志愿者在桥面和外围各卡点分流疏导,通过定人定岗、入口引导、桥面疏导、广播提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断桥游客的快速通行。

专家说法:公共管理要向预防转变

浙江省委党校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金喜教授认为,此类聚集事件引起的踩踏事故概率在全世界范围都比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外近100年间的踩踏事故中,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就有23起,共计超8900人死亡,其中单次死亡500人以上的有6起,事故地点包括了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楼梯、影院酒吧等。

踩踏事故最容易发生的场景主要是在大规模人员拥挤或疏散时狭窄的出口,这在总体事故中超70%。踩踏事故大多发生在大型的宗教活动或节庆的时间节点或大型文体活动,而此次的梨泰院踩踏事件,几乎每一条都踩中了“雷区”。

顾金喜分析,从应急管理层面来讲,踩踏事件的频繁发生暴露了城市安全规划管理的短板。包括场所安全规划设计的缺陷、应急预案的缺乏、基础设施设备的不足、大型群众活动应急准备缺乏等。

梨泰院踩踏事故后续│开展人群管理,中国的城市怎样做?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首先,举办大型活动,一定要有预案,维持现场秩序有无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其次,从防控角度分析,大规模的聚集活动应该有适配场所。从此次事故的演变过程来看,整个场所的设计肯定有问题,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把安全规划纳入整个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可看到在现场维护秩序的警员很无助,因为没人听指挥,在嘈杂的音乐环境里,安保人员配备扩音器用于宣传警示是最基本的设施,一个人喊不够,甚至要很多人一起喊,才能引起重视。”

所以,这也是我国为什么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的原因。顾金喜说,安全治理模式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以防为主,防控相结合。关键在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也就是从整个应急的规划开始就要有准备:城市里有哪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比如斜坡、出口的通行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不会关注但会触发事故的关键诱因。出口通行不行,大量的人员往外拥挤的时候,在出口被堵住,大概率就会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

我国早在2007年10月份就发布过《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里面非常清楚地规定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就属于大型群众活动。从活动开始举办的时间、地点、内容、组织方式,包括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任务分配和识别的标志,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措施,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的人数,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以及标识,全部都需要做到位。

(部分内容来自参考文献:《重大活动踩踏事故安全风险的识别与智能预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