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年来,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全球舞台上,不断涌现“新面孔”、不断汇聚新科技,不断带来新机遇。在此过程中,有太多值得书写、记录和呈现的“进博人”。他们或许是五赴进博之约的参展商,切身感受到进博会给企业或个人带来的变化;或许是“一掷千金”的采购商,用一张张订单带回企业新发展的希望;又或许是殚精竭虑的办展人,始终坚持着“越办越好”的坚定信念……五年相伴,感触良多,我们用一张“写给进宝的明信片”,邀请他们说说心里话。
“谢谢四叶草,让我们看到了象牙塔外更大的世界。”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前,一场在线培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为新一批“小叶子”志愿者传经送宝的是两名学长学姐,2022年毕业生、第四届进博会志愿者向往和张泽峥。
他们也是这群“新叶”们羡慕的最强“学霸CP”——在大学校园,他们因志愿服务结缘,并在彼此的鼓励中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学业优秀,学生会和社团活动搞得风风火火。今年,两人一起开始读研。女生向往被保送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男生张泽峥则被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录取。
采访对象供图
去年,向往担任了新闻中心志愿组组长,“以前更多是从书本上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对外开放啊,吸引外资啊,但进博会帮我开拓了视野,也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她说,志愿服务时遇到的问题形形色色,需要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也要有抗压能力。既要关注小伙伴们的情绪,还要洞察各方参会者的需求。“新闻中心服务台对着大门,有一天忽然降温下雨,挺冷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之前的自己是温室里的花朵,现在才是真正接受考验的时刻。”向往说,她觉得,这样一段经历能够迅速让自己摆脱“学生气”。
今年上半年,连续4届参与进博的新西兰乳品企业恒天然招募实习生,“小叶子”的经历帮助向往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公司让我参与政府沟通事务,比如和进博局沟通第五届进博会展位安排,准备宣传物料等,我还帮公司做了迎接进博会五周年的视频!”向往说,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参与进博,也是种特别的缘分。
大学期间,向往和张泽峥都成为了学生党员。“作为小叶子,我们应当用最昂扬的精神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为祖国对外开放事业贡献新时代年轻人的顽强力量。”在第四届进博会“小叶子之家”,两人留言。
和留在上海的向往相比,这一年,张泽峥面临的挑战要大一些。张泽峥坦言,在香港这个更加复杂多元的环境中,如何应对不同文化和观点的碰撞,如何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和老师“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幸好,去年进博会期间,在做翻译处志愿者之余,张泽峥还担任了“小叶子”体验官,尝试用镜头语言讲故事。这些经验,今年被“平移”至新闻专业课中。他也趁着做体验官的时候,和一些国外展商交流,听他们讲进博背后全球化的故事、供应链的故事。课堂上,当谈到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危机时,他用图表和数字阐述上海作为全球航运枢纽的地位。每一个信源,都来自公开网站,可追溯,可信赖。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理性、更开放的视角。”张泽峥说,“我们青年人要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故事的书写者。”在网络课堂,他和向往对新一季的“小叶子”说。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