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

这是信息最大化的时代,

AI也学会了写信息稿。

记者不是AI,

因为记者拥有“爱”,

能记录下烟火人间的百态。

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在繁华城市,或山野田间;

在生产工厂,或抗疫前线。

用一张张照片,用一句句文字,扣人心弦。

记者不是AI,

所以记者收获“爱”,

让这份职业永远无可替代。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

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记者们用心记录下了

生活中许多动人的画面。

今天(11月8日):第23个记者节。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多彩妹的同行也带来了一些故事,

让我们看看在他们的笔端镜头下,

那些温暖的人和事......

我感动于那些助人的温暖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开展乡村公益支教、筹集爱心物资、联合慈善基金会救助患病儿童、为乡村儿童建立儿童服务站……截至目前,韦腾境已服务3.2万余人次。

采访中,我跟随韦腾境参与不少公益项目,用镜头捕捉到很多动人瞬间。孩子们的笑容和韦腾境忙碌的身影,不仅留存在镜头里,也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与韦腾境一起参与公益项目的经历,是我最宝贵的回忆,也成为我用笔尖记录下每一个凡人善举的最大动力。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光云

韦腾境在辅导孩子做作业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光云

我第一次见到韦腾境,是在独山县鄢家山移民安置区里的“益童乐园”儿童服务站。韦腾境一家住进服务站,当起志愿者。韦腾境夫妻俩不仅每天为30多名孩子辅导作业,周末还开展游戏、摄影、烘焙等趣味活动。

或许是因为韦腾境夫妻俩与孩子们的父母年纪相仿,孩子们有时会脱口而出一句“老师,我好想认你们做干爸干妈”。韦腾境告诉我,每当听到孩子们这样说,他和妻子总是热泪盈眶。

韦腾境是一名来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的85后青年。2012年,儿子意外离世,促使韦腾境走上公益之路。

一开始,身在江苏省常州市的韦腾境加入当地一家爱心公益服务中心。他不仅长期结对照顾残疾人,还不定期地为多名孤残老人提供帮助,为他们洗澡、理发、喂饭。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他结对照顾的两名残疾人勇敢走出家门,重新融入社会。孤残老人也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2016年,韦腾境与妻子辞职回到家乡独山县投身公益事业。通过网络,他联系到不少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共同在独山县发起“Y+1微助学”公益项目。通过“Y+1微助学”公益项目,30余名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获得公益助学金10余万元。

我看见“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2018至2020年,我见证了普安县易地扶贫搬迁点群众由“不愿搬”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巨大转变。2020年12月15日,我在茶场社区搬迁点采访时,搬迁户岑正英送了我一个“感恩绣”摆件。

她说:“感恩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从搬迁户到‘搬迁富’,这是绣给帮扶同志的,多出的一个就给记者同志做纪念吧,感恩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深刻含义。

——多彩贵州网黔西南记者站

记者 金凤

很欣喜笔下的乡村一年比一年美好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每年9月底,是桐梓县狮溪镇箐坝村笋农最繁忙的季节,我每年都会去记录他们的丰收。每次去箐坝村,我都有着回老家一般的喜悦。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方竹笋不再需要人工背驮,笋农们乘坐一条3000余米长的林中“轻轨”就可下山。现在,方竹产业已成为当地振兴经济的主导产业。对于记者来说,最好的礼物,是看到自己笔下的乡村,一年比一年美好。

——桐梓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甜甜

我心里装满了满满的信任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10月毕节市七星关区部分区域实施静默管控,期间市民王先生急缺治疗肝硬化的药物。我帮其联系了毕节高铁站,经多方协调,这盒“救命”药从贵阳被传递至他手中。事后,王先生送了我一面锦旗。

4年记者生涯,我遇到很多“王先生”,他们对未来抱以美好的向往,并乐意向我诉说困顿、分享快乐,给予我满满的信任,感谢他们。

——毕节市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禹杉

感恩每一次采访受到的精神洗礼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盘县水塘镇坪川村86岁老人蒋先厚,为支持村里打造“丹霞谷”景区,2019年8月把自家耕牛卖了入股合作社;野钟乡野钟村村民徐天勇响应号召,2015年带头拿出20亩地试种刺梨,短短几年从种植刺梨的“门外汉”变身“土专家”,还将种植经验分享给周边村民……

奔走在六盘水“战贫”和接续“乡村振兴”现场,有太多感动的人和事,他们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采访过程中接受的精神洗礼,何尝不是最好的收获和礼物。

——多彩贵州网六盘水记者站

记者 胡绍山

民间艺人让传统手工艺品发扬光大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邓承云是制作布依族手工艺品“猪猫鞋”的民间艺人。经过30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她在“猪猫鞋”的基础上,探索制作了“鱼头鞋”“虎头鞋”“虎头枕”等兼具观赏性和使用价值的传统手工艺品。

采访邓承云时正值今年虎年春节。离开时,她送了我一个老虎式样的小挂件,并祝愿我虎年大吉。从那之后,我时刻带着这个精美的小挂件,带着采访对象的祝福走进田间地头,记录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和动人瞬间。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韦宗斌

传播美好事物是我们的使命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乡沙坝村的杨云霞是杨氏家族傩戏面具雕刻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我写了数篇关于她的文章,同行看见后,也纷纷前往采访。

2017年,在一次采访时,为感谢我让更多人了解傩戏面具雕刻技艺,她当场给我雕刻了一个面具,名为“开山莽将”,寓意平安、顺遂、吉祥。我视若珍宝,挂在了办公室墙上。每次看到它,我就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的使命之一不就是传播未被人发现的美好事物吗?

——多彩贵州网铜仁记者站

站长 文波

采访对象教会我阳光总在风雨后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2019年11月,我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打磨村的蔬菜种植基采访了村民谢春。2015年,她丈夫患上慢性肾衰竭。虽然谢春四处筹钱给丈夫做了换肾手术,但家里也成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谢春并不服输。她先是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后来又承包养鸡场,家庭收入逐步提高,日子也越过越好。2021年12月,谢春当选打磨村的党支部书记。她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只要肯努力,风雨后一定有明媚阳光。

——安顺市平坝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罗秀华

小木甑子工艺迎来新发展机遇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今年1月,我在乡村走基层时采写了一篇英文稿件,报道毕节的木甑子手工艺。后来,这条《贵州毕节:粮丰村的致富“甑”功夫》稿件还获得了中宣部颁发的一个奖项。

一个木甑子要经过选材、锯板、钻眼、组装、打磨圆底等20多道工序。那天采访结束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粮丰村党支部书记、粮丰村木甑加工厂负责人龙胜国送给我一个小木甑子。靠着加工木甑子,龙胜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更欣喜的是,木甑子这项延续了上百年的工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日报社

贵州记者站 王瑾

我见证坚守的力量

11月8日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记者节。

今年53岁的我,明年就要从记者岗位退休了。这些年,我采访过许多励志的扶贫故事,为脱贫攻坚精神所动容,最让我感动的是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打磨村的村民谢春。

2019年11月,我在打磨村的蔬菜种植地里第一次见到谢春。2015年以前,谢春和丈夫郑发贵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的工地上务工,她在项目部负责收发,丈夫是工地安全员。夫妻俩还有一个8岁的儿子,一家人收入稳定,生活幸福。

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记者讲述:时间的礼物!今天记者节,一起了解他们笔尖镜头下的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谢春夫妻俩在地里收割大白菜

第二次见到谢春,是2021年11月28日,谢春夫妻俩正在地里收割大白菜。

放眼望去,大白菜长势喜人。谢春告诉我,她与其他农户一起到普定县学习韭黄种植技术,参加平坝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已经掌握种养殖技术。2021年12月9日,谢春发消息告诉我,她当选打磨村的党支部书记。

回忆起两次采访谢春,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虽然每天起早贪黑辛苦些,但是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她满怀希望地说。

从因病致贫到支撑起整个家庭,从种植“小白”到种养专业户,谢春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只要不放弃,肯努力,风雨后一定有明媚阳光。

——贵州安顺市平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秀华

记录:多彩贵州网记者 熊茜雯

安顺平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罗秀华

转折发生在2017年1月,郑发贵因为眼睛不适到遵义诊治,经检查是慢性肾衰竭所致。从此,谢春一家踏上东奔西跑的求医之路。为了治病,夫妻俩不能继续在工地干活,家里的积蓄一天天减少,郑发贵的病情也一天天恶化,只能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打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平发了解到谢春家里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慰问。经过相关程序,谢春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12月,谢春通过银行贷款和借款筹到20万元,为丈夫做肾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还报销了90%多的医疗费用。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让他们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也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由于需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读书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婆,谢春无法外出打工。张平发和打磨村村支两委就动员她在村里发展蔬菜种植,并在土地流转费用上给予帮扶。

不会种植技术就四处请教农业专家,不懂销售就勤跑周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很快,谢春学会播种、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还和两个合伙人承包村里的养鸡场。

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

纷繁的信息裹挟着人们前行。

而记者,

拥有看见时代真相的力量,

他们有智慧看见,也善表达看见,

他们激浊扬清,传递温暖。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他们追求着

对真实的甄别,对真相的追寻,

对真知的弘扬,

他们愿意做文明的邮差,

船头的瞭望者,

身处时代的发展洪流中,

他们义不容辞

发出具有预见性、权威性、

有温度的声音。

一支话筒、一支笔、一台摄像机、

他们用智慧讴歌美好,

言辞犀利简洁,话语慷慨激昂,

手握正义之枪,浓缩人间万象!

他们理应被了解。

又是一年记者节,

向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你的记者生涯中

遇到过哪些感人故事,让你印象深刻?

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

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李远莉、熊茜雯、李思瑾、张鸿杰、杨昌鼎

编辑:赵野平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