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简介:牛志远,1924年出生,河北省石家庄人,1940年入党,1941年6月入伍,离休前工作于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因为眼疾,什么都看不到,但98岁高龄的牛志远仍让孩子把那件挂着“辽沈战役纪念章”的老军装找了出来,拍了一张军装照。11月2日是沈阳解放纪念日,对于这辈子参加过百余次战斗的牛志远来说,74年前的那一幕,他一辈子都不会忘。
因疾病双目失明,可老兵牛志远依然坚持换上军装,面对镜头敬一个军礼。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人民解放军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沈阳城
市民们纷纷走向街头
迎接日夜盼望的解放军战士
“部队是11月2日午后进城的,沿路有学生和民众夹道欢迎,还有一些学生把课桌搬到马路边,用饭碗盛满白开水来慰问我们,同时我们也能听到战斗的枪声,当时的沈阳有些地方还存在小部分残余战斗。我们部队步伐整齐、纪律严明,沿途欢迎人群持续热烈鼓掌,口号声此起彼伏。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们不仅解放了沈阳,更赢得了沈阳人民的真心拥护。”牛志远说。
秘密加入共产党
“1937年,日军占领了我的家乡,那时候我正在上中学。”读书期间,思想进步的牛志远很受任课老师谢跃吉的欣赏,谢老师经常将一些进步读物给他看。
1940年7月,当被谢老师问到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时候,牛志远毫不犹豫回答道:“做梦都想!”谢老师又问:“为什么入党?”“为了让百姓不再过苦日子!”牛志远脱口而出。也就是在那一天,牛志远秘密地加入了党组织。
1941年5月,牛志远在谢老师的引荐下,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正式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记忆中的塔山阻击战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无论战斗多么残酷、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想到我是一名党员,心中就充满了力量。”说到这里,牛志远神情坚定。
提到辽沈战役,让牛老至今难以忘怀的就是塔山阻击战,这也是我军首次大规模使用炮战扭转战场态势,并取得作战最终胜利的突出战例。
“1947年冬至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连克彰武、新立屯、辽阳、鞍山、四平、吉林市,六战六捷,改变了东北的敌我态势。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了辽沈战役,围攻锦州及其外围的部队达到五个纵队加一个师。为了阻截从葫芦岛方向的援锦之敌,我所在的4纵在锦州西南塔山一线承担阻敌增援任务,为阻截从沈阳方向的援锦之敌,东野派出了11个师在彰武、新立屯以东待命。”时任4野炮一师炮兵的牛志远说。
“塔山阻击战是非常惨烈的一次战役,我们团改变了以往通过小炮群多点位、灵活作战的方式,将全团100余门炮集中目标大集群联合作战,通过多轮次火力齐射对敌方前沿阵地进行炮火覆盖,大批量杀伤了敌军兵力,并对敌军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说到这里牛老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当然,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我们炮兵阵地成为敌人的重点炮击目标,这期间有多发炮弹在我们阵地上爆炸,当时不少战友都不同程度地负伤,但即使那样,大家依旧忍着疼痛继续战斗。”回忆起这段往事,牛老仍心潮起伏。“敌军的炮弹倾泻而下,塔山高地上就像拖拉机犁田一样,地面整个被翻过一遍。我们榴弹炮三连炮手根据观测员报告,向距离1450米的大碉堡开炮,霎时间,作为敌炮前沿耳目的这座大碉堡在滚滚浓烟中化为废墟。”
“在辽沈战役中有一个人的牺牲,让我至今都非常难过,那就是时任炮纵司令员朱瑞,他在去查看战场情况时,不幸触雷牺牲,他曾经是我的老领导。”
见证沈阳的发展和强大
辽沈战役的胜利,吹响了全国解放的冲锋号。同时,作为中国革命巩固的战略后方,东北也肩负起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艰巨任务。仅在1949年,整个东北解放区就调运给中央80万吨粮食、150万立方米木材;支援华北解放区20万吨粮食,支援关内解放战争物资302万吨。
东北人民解放军进入沈阳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了不打扰市民,宁愿在大街上(现中华路)休息。
庆祝沈阳解放。
“这一生我最难忘的时刻是11月2日下午5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发布:人民解放军于11月2日解放沈阳。那一刻,我们的心沸腾了,当时就决定一直在沈阳生活下去。”七十多年来,牛志远见证了沈阳的复苏、发展和强大。“长风巨浪,更当中流击水,我会将2022年作为我的新起点,再出发!”对未来的日子,牛志远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