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讲今天的故事之前,先看一部戛纳获奖短片:《黑洞》。
片长3分钟,全程没有一句对白。
短片开始,是一间灯光昏暗的办公室,墙上的闹钟指向深夜3点。
一个双眼无神的男人站在复印机前,叹着气加班。
他不耐烦地连续敲击按键,机器却没反应,直到踢了一脚,机器吐出一张印着硕大黑色实心圆的纸。
男人没多想,以为是机器故障,将其放在一旁的桌上。
直到他喝了一口咖啡,随手放在纸上的杯子穿过黑洞,掉了进去。
他有些震惊,但还是把手伸进黑洞,试探着拿出了杯子,同时发现自己的手臂也可以轻松穿过黑洞。
原来,只要把这个印在纸上的黑洞放在物体表面,他就可以拿出黑洞后的任何东西。
他把黑洞贴在自助贩卖机上,顺利穿透黑洞后拿出了一块巧克力。
小欲得逞的男人,打量周围,视线锁定在放有巨额现金保险柜的办公室。
他把黑洞贴在柜门上,成功拿出一捆又一捆的钞票。
地上一摞摞钞票堆叠着,男人还不满足:摆在最里面的钱,伸长手臂也够不着。
没有犹豫,男人调整好姿势,撸起袖子钻进了黑洞。
而在他完全进入保险柜的同时,贴在柜门上的黑洞掉落下来。
镜头拉远,办公室的灯光熄灭,男人将自己彻底锁死在这个保险柜里。
物理意义上的黑洞,会不断吞噬周围空间的物质。
人的欲望也是一样。
关掉影片,剧情继续在现实中上演。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的第十天,场上风起云涌,场下无数人疯狂焦虑。
从卡塔尔输球打破92年东道主不败纪录,到阿根廷1比2不敌沙特阿拉伯,再到日本击败德国,结果又输给了弱旅哥斯达黎加……
朋友圈里,上一条说“被沙特一脚踢进失信人员名单”,下一条,已经在调侃“天台的朋友给德国球迷腾出一些空间”。
网上有张群聊记录图,有人为了赢球,拿出10万块钱的积蓄,又从网贷凑了7万,17万全买了阿根廷。
他说:“如果赢了,就能得到两三万的‘年终奖’。”
别人问他:“输了怎么办?”
他信誓旦旦地说:
“不可能,梅西有光环。”
结果,被现实狠抽了一巴掌,17万全打了水漂。
有媒体曝光,浙江嘉兴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的一名90后干部小钟,大学期间涉赌,到单位工作后,更加痴迷赌球,甚至在窗口登记时一边对着手机下注,一边给人办理业务。
办案人员说,小钟在网络赌球中欠下债务近2000万,仅打印其流水账目就使用了近2包A4纸。
面对债务压力,小钟伙同同事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违规开具“无房证明”等手段,收取房产中介及其客户的“好处费”,造成严重税收损失。最终,他们都受到法律制裁。
指望一夜暴富,结果输掉底裤。
他们一开始都是赢家,可越是赢,越上瘾。
几次小赢抵不过一次大输,最后没有一个人能体面离场。
我以前也买过体彩,发朋友圈后,发小给我留言:
“祝你刮刮乐永远刮不到奖,祝你彩票永远不是开奖号。”
当时我打趣他真恶毒,见不得我好,但看了下面这个故事才开始醒悟,什么才是彩票最大的陷阱。
知乎网友@我的爱 平时根本不关注足球,看到阿根廷爆冷的新闻,盲猜日本能赢下比赛,还猜了比分。
结果真的中了,50块摇身一变成了700块。
这一下,他心态彻底变了,觉得自己有天赋。
后来又买了几注,全空。
他很不甘心,很想再来,曾经一点不看足球,现在整天研究球队,看各种分析预测谁会赢。
他说:
“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理智和赌欲在心里纠缠。
“所以奉劝大家,特别是跟风玩玩的兄弟,差不多得了,输了说明你没这个命,赢了也不是什么好事,你肯定会想继续,上头了还是会把赢的钱全砸进去。
“这玩意儿就跟有毒似的,在心里扎根了,千万别碰。”
一个一开始就输了钱、栽过跟头的人,还有希望能劝回来。
但对一个赢了、尝到甜头的人来说,就是打开了欲望之门,大概率会越陷越深。
媒体人@拾遗 的高中同学也是,沉迷赌博,最开始一晚上赢过一栋别墅。最后,却连自己原本的房子都输掉了。
姐姐哭着劝他:“收手吧!”
他说:“再等等,我一定会赢回来!”
爹妈哭着求他:“快收手吧!”
他说:“那怎么行,我输那么多了,我能再赢回来的!”
最后,他欠下500多万。
借了高利贷,没钱还,丢下父母妻儿跑路了。
当你尝到了小赢的甜头,想要再多赢一些的念头就会疯狂吞噬脑子里的理性。
只想到“赚了发大财”,却想不到“赔了上天台”。
赌王何鸿燊的传记名字叫《不赌就是赢》,他在里面用一个例子揭秘赌场盈利的真相:
一个赌客能保持40把不输不赢,看似还不错,但其实这40局的佣金就已经抽干了他的本金,即使再有钱的人也不够在赌场赌的。
赌场的盈利,赚的不是赌客输的钱,而是赌客“下局我一定能赢”的心。
每个人都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而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被挤出来以后,就很难再装回去。
人性的弱点,就是高估自己对抗欲望的能力。
图/《武林外传》
何止是彩票和赌球。
多少人总以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东西,心就会安定了,满足了,此后就再无奢望,能安心生活了。
可是得到之后,往往更大的欲望接踵而来。
还记得令无数人唏嘘的“星海湾大桥一家三口跳楼案”吗?
一个名校毕业的父亲,本来前途无量。
可接触了比特币后,就此陷入疯狂。
最开始的时候,他赚得盆满钵满,年纪轻轻身家千万。
别人劝他及时收手,拿着钱过好日子就行了。
但已经饱尝甜头的人,哪还听得进去。
他继续做大,不但把自己的钱全投了进去,还找人借了许多。
后来比特币暴跌,他直接亏了两千万,倾家荡产不说,还背上了无法承受的巨额债务。
重压之下,一家三口抱在一起,一同跳下了星海湾大桥。
河南一个43岁的男人,原本只是打点小工,维持温饱。
后来机缘巧合房子拆迁,分到了价值七百多万的房子和店面。
有了这么多钱,他不再打工,开始好吃懒做,重金挥霍,还染上赌瘾。
七百万家产被挥霍完后,没了生活来源,走投无路之际,他六次盗窃,最终刑拘入狱。
现实的生活里,几乎所有的坏结果,都始于最开始的“小甜头”。
就连小孩的教育也是。
大多数孩子在打破秩序时,比如顶嘴、偷钱、欺负人,都会下意识观察父母的反应。
如果迎来的是严厉的批评惩罚,他长的是教训;如果父母睁只眼闭只眼,草草让这件事过去,他长的是再犯的胆子。
所以有人说,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刹不住车引起的。油门一旦踩到底,短时间内确实能超速行驶,但最后必将收到以生命为代价的罚单。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阈值”,说的是释放一个行为反应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人的阈值有个共性,就是会随着心理感受刺激强度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前文提到的所有故事的主人公,赌博、买彩票、玩比特币、拉低教育底线……他们的阈值,在一次次的试探中被拔高。
拥有了一次中奖的小幸运后,还想要更大的幸运。
拥有了小量的财富后,还想要更多的财富。
拥有了父母的宽容度后,还想要更没底线的宽容。
最后无一例外,这类人都会从原本的生活中滑落。
想起作家晚睡讲过的一段话:
“人生总要经历各种失败,走错方向、爱错人、选错路,都是常会发生的事情。行到半路、爱到半生,才发现一切都是错误,而且是解决不了的错误。
“这时候,打开锦囊,能看到‘止损’两个字闪闪发光。
“这一招,正是关键时刻用来救命的,是人生的大智慧。”
如果你在世界杯期间下过注,但没中奖,那么,那次没有中奖的下注,就是这个锦囊。
如果你正在犹豫要不要跟风,或是准备踏入一个注定拉高欲望阈值、危机四伏的领域,那么再看一遍开头的短片吧,它是另一个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