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1881弄的崔先生
向新民晚报“防疫·帮侬忙”求助,
自己和80多岁的父母、妻子、女儿,
一家五口都“阳了”。
但家中极度缺药,
让他焦急万分,
“我的女儿都因为发烧晕厥了……”
说到这里,崔先生一度哽咽。
崔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与父母同住,互相照料。“没想到,这一次全家人一起‘阳了’,我们啥都没有准备。家里只有连花清瘟胶囊,没有一粒能退烧的药。”崔先生讲,他14岁的女儿在上厕所时,甚至出现惊厥,晕倒在地,把家里人都吓坏了。幸亏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大祸。“现在,两位老人的体温也都超过了38℃,没日没夜地咳嗽……我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们!”
“布洛芬、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强力枇杷露,这些药我们都有,马上送来!”了解情况后,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随即分药装药,20片布洛芬、6片感康、一瓶强力枇杷露被仔细地放进了牛皮纸大信封内,用订书机封上了口。随后,“防疫•帮侬忙”又自费下单,叫了一对一直送的“同城速递”,2小时后“救急药”就送到了崔先生家中。
傍晚时分,在回复电话中,崔先生的声音明显轻松了不少。“阿拉都吃过药了。老人家总算安安稳稳地睡着了,女儿的烧也退下来了,我和妻子的情况也好了不少。谢谢谢谢,阿拉一家人一定会很快‘阳康’的!”
感染峰值:北上广接近尾声,
农村和中小城镇或将提前来到
科学评估与预测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规模和走向,
对指导公众和公共卫生系统应对疫情
具有重要价值。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并用数学建模对疫情走向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关研究论文在《医学前沿》(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
1
上海样本
包含30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
基于2022年秋冬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378例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研究者获得369个高质量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基因组中共包含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GISAID)数据库里记录的30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其中355个(95.95%)基因组序列集中在5个奥密克戎亚系,主要毒株包括已报道在北京和广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和近期欧美地区出现的BQ.1和XBB。
结合感染者的旅行史和感染接触史,证明有北京或广州疫情接触史者分别主要携带BF.7和BA.5.2亚株;从海外入境上海的感染者主要携带BQ.1和XBB;而上海本地感染者中除了BA.5.2以外,还有多个奥密克戎亚株相对占比较高。这些结果中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2
年龄偏高者和男性患者
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显著增高
由于抗击新冠感染的任务已经转为防治重症为主,研究团队依据公开信息,对此波疫情截至2022年11月29日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数和感染者总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重症/危重症人数随感染者人数增长而增加,比例达到0.035%。
根据一般规律,高危人群在入院2-3周后演变为重症危重症患者。因此,研究团队对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26日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5706名有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演变进行了分析,经过综合医学观察和诊断,其中5533名患者表现为轻型和普通型(总占比96.97%),其余173名患者进展成重症/危重症(总占比3.03%),其中包括20名仅有新冠感染者(0.35%)和153名伴有因新冠感染而加重的基础疾病患者(总占比2.68%)。此外年龄偏高者 (55-60岁以上,p
3
元旦之后到春节期间
将主要影响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
基于此前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地常规核酸检测的感染者数据,团队建立模拟感染者数量变化曲线的数学模型,对近期疫情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上述主要城市接近尾声。
然而,基于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提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在不计省会城市人群疫情进展情况进行预测,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由于春运原因,这些峰值也可能提前到达。
因此研究团队提醒,元旦之后到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将主要影响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国内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因此,当前急需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启动应急计划,包括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做好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做好抗新冠病毒特异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的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实施分类、分层治疗,加强中小城镇重症救治能力。
为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确保我国平稳走出疫情,促进社会经济有序恢复发展,研究团队建议,应继续精准用好非药物性公共卫生措施(在室内空间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公共交通工具适当增加班次以避免人群过于拥挤等),努力削减疫情峰值,缓解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的沉重压力;应继续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启动高风险人群的第四针免疫加强针接种;此外,加强个人家庭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做好健康宣传和风险沟通。
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徐驰
编辑:唐梦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