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经济会不会爆炸式反弹?

不晓得这几天小伙伴们身体情况如何,有没有应阳尽阳?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到了1月8号,新冠就会彻底沦为乙类乙管的二流货。

这就意味着在1月8号以后,如果再次因为新冠发烧,就不能享受单位的免费假期了,那个时候就要上纲上线,按正常病假事假操作了。

这之后新冠的热度应该会慢慢降下来。

毕竟该骂的都骂了,人家依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你也是拿它没辙。

最后只能默默接受,大家拼命硬就是了,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据说最近不少地方已经恢复了烟火气,商场里逛街的人多了起来,下馆子吃饭的人也多了,酒店机票也开始翻番,看上去消费似乎反弹了。

不少小伙伴私下问我,2023年的经济会不会就这样爆炸式反弹起来。

我挺能理解小伙伴们的心情,大家都被2022干怕了。

七叔的个人判断是,2023年经济会弱反弹,但是离爆发式反弹这个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想要回到2019年之前,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我必须给大家植入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你看到的经济,和实际上的经济根本是两码事。

我们经常以身边的人或者事作为衡量依据,比如身边好多人失业了,商场里人越来越少,地铁里也没人了,以此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萧条了。

特别是封控那段时间,搞得全中国人民都失业了一样。

实际上,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全年GDP总额可能超过120万亿。

这说明啥?

说明疫情并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是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在疫情中,这些巨无霸企业并没有停止生产,它们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而这些国有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二产业,平时和消费端用户不产生直接交集,并且尽管它们体量巨大,但并没有容纳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相反,却是那些小微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但是它们提供的GDP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这些小微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也就是平时我们放眼可见的经济生活。

这些小微企业很多都没有撑过疫情,倒闭了。

于是给了我们一种错觉,好像中国经济不行了。

其实中国经济一直就这样,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大起大落,它一直稳步向前。

所以官方说的什么“稳中向好”,并不是忽悠人的话,事实如此。

只不过这个“稳中向好”讲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跟你每个国民个体有关哇?

没有半毛钱关系。

就好像前几天癌股市场,指数大涨,但是却有3000多个个股下跌,原因是银行证券板块在拉。

中国高市值的股票全在这两个股票里面,所以它们涨了,看上去整个大盘就涨了。

但这大涨下面,有多少个股跌成翔,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的中国经济,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现象说了好听一点,叫社会的严重割裂,说了难听一点,叫分配方式严重不公。

只要这种分配方式不改变,中国经济就可以一直“稳中向好”。

大家希望的爆炸式反弹,应该指的是一众小微企业可以焕发第二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不是让那些国企巨无霸继续蚕食小微企业的份额。

那你扪心自问一下,就现在这个环境,你愿意换车换房换手机换老婆吗?

不愿意,有钱还是存起来吧,谁知道未来会不会失业呢。

其实大家都是这个想法,所以尽管利率在跌,但居民存款却是屡破新高,这就是说明大家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消费很难拉动起来。

只要消费无法拉动,我们希望的那种爆炸式反弹也就很难出现。

最多也就是第一季度各地阴阳尽阳以后,算上春节的小高潮,可以稍微有点起色。

在中国,但凡想靠消费拉动经济,几乎是天方夜谭。

消费垮了,剩下还有投资和出口。

投资嘛,上面讲得很清楚了,房地产这个夜壶继续用,但下面的人是不是买账,愿不愿意跟着接盘,这个就不好说了;

出口最近还有一点优势,因为中国降息和人民币贬值,还能继续保持原样。

所以,2023年中国经济暂时没有出现爆发点,也就按部就班地向前走。

将会是比较无聊的一年,直到美国开始降息,可能有点看头了。

届时,上面一定会出台政策来鼓励消费,鼓励创业,鼓励投资。

反正例行公事吧,也不会有太大的波澜。

我倒是觉得,2023年还是以苟为主,应当教育公众不要消费,不要创业,不要投资。

因为不管你出啥政策,只要不是明确送钱的政策,大家都懂你的套路,该存款的还会继续存款。

与其这样,还不如教育公众如何缩紧身体度过寒冬。

高速发展那么多年了,停个一两年休息一下,也未尝不是好事。

我们未必要用成功,正确,发展的伟光正结果来结束每一年。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