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成都疫情防控工作正向着“保健康、防重症”的方向转变,工作重心也从预防转移到了临床。
那么,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有基础病的人员感染新冠后该如何用药?孩子“阳康”多久可以接种疫苗?家中如何备药?就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主任医师、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毛毅。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主任医师,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新冠应急病房负责人
•学术任职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相关专业专委会常务委员
•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第八届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四川省医学会第一届新发传染病及重大疫情专委会委员
• 中国防痨协会2022临床分会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第二届结核病防治分会委员
• 成都市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问: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
答: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也会产生抗体,在一定时间内拥有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是,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快、型别多,容易从人体免疫机制中逃逸。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再次感染通常症状会更轻,病程会更短。当然也有少部分人,存在再次感染后病情更严重的现象,这可能跟个人体质、年龄、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问:抗病毒药物有用吗?该如何服用?
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于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可以给予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和使用抗病毒药物经验表明,早期使用(发病5天内)抗病毒药物对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有一定帮助。抗病毒药物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且根据药物说明书来使用,同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问:临床上“白肺”的病人多吗?主要以哪类人群为主?如何辨别自己是否“白肺”了?
答:目前我们在临床上确实也遇到一些白肺病例,但是如果从社会面感染的基数来看的话,这些病人所占比例并不高。对于有高危因素以及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合并病毒性肺炎更需要临床严密监测和关注,这一类脆弱群体临床风险更高。
早期识别很重要,如果出现气紧的症状,有条件的话可以监测血氧饱和度,如果低于93%,尽早去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肺部病灶,并早期干预。
问:目前有基础病的人员感染新冠后如何用药?
答:基础疾病不稳定甚至恶化是新冠感染发展至重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基础疾病的控制是防止重点人群感染新冠后成为重症的关键性工作。
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坚持服药、避免焦虑,最好有血压计和血糖仪,以便规律监测血压心率和血糖。日常服用的治疗药物要备足,少量准备一点急救性药品。
对于肾功能不全以及透析患者,一定要吃低钾饮食,家中备一些降钾的药物,避免血钾升高,一定要限制水的摄入量,大多数透析病人是无尿或者尿量少的病人,多喝水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或心力衰竭。
肿瘤以及化疗的患者,感染新冠后需咨询专科医生,如果正在化疗期间是否需要暂时中断治疗,因为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可能影响免疫力的,会增大患者感染新冠后转为重症的概率。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如果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抗病毒药物有可能会和患者正在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能盲目地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基础病不稳定持续时间较长,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基础病治疗方案。
问:6个月以内婴儿感染了该怎么办?如何治疗?
答:如果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一般无需治疗。6个月以内婴儿因为无法语言沟通,而且病情变化快,只能通过密切观察:体温,反应,呼吸(有无鼻翼煽动),吃奶,大小便等评估,持续高热,反应差,呼吸改变,奶量异常,或者出现吐奶、腹泻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咨询儿科医生进行治疗。
问:孩子感染新冠时可以接种疫苗吗?如果不行,那“阳康”多久可以接种?
答:孩子感染新冠时不建议接种疫苗,最好是“阳康”后14天,且所有症状完全消失后,可接种常规疫苗。如果还有咳嗽等症状,建议延迟或咨询医生后接种,因为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疫苗不良反应的判断。
问:为了预防发展为重症,建议市民日常在家中可以备哪些设备或药物?
答:对于有进展为重症风险的高危人群,家中除了常规的基础疾病的监测设备和治疗药物外,还可以准备比如血氧仪、制氧机等等,如果感觉有气紧症状或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3%,可以立即给予氧疗。一般来说,除了解热镇痛药和止咳对症的药物外,其余的新冠治疗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使用,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还是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问:您对市民选购药品有何建议?
答:1、家庭小药箱建议储备的药品,推荐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感冒对症药。同类药品可以相互替代,不推荐自行叠加使用。
2、小分子抗新冠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阿兹夫定),丙种球蛋白,抗生素均为处方药,需经医生或药师的专业评估,严格掌握适应指征后方能使用。市民无需盲目储备。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