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以“西安人的歌”作为切入点,找到与大众情感共鸣的有效路径,成功探索了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与突破,有力拓展与更新了中国当代文化符号。
2022年“西安人的歌”IP横空出世
这一年以来
从 《西安人的歌 2022新春演唱会》
新春特别节目
《西安人的歌——我是青春》
五四特别节目
《西安人的歌·怎么一下就老了》
重阳节特别节目
到如今的
《西安人的歌·一乐千年》
2022-2023跨年特别节目
全网年度累计总传播量达26.2亿+
此次跨年话题
#当陕西话遇上盛唐诗篇别君叹
唱给你听#
#无论顺境逆境2023我与长安共舞#
再度热搜霸榜
纵观此IP这一年出圈的过程
舆论热度和主题内容来看
“西安人的歌”精神属性浓烈
通过传统节日、年度节点
打造仪式化内容唤醒集体记忆
来激活文化认同
更好地满足了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成为荧屏上一面鲜红的精神旗帜
“西安人的歌”
在节目定位和节目主题选择上
也连续升级
以“歌”会友
实现从“关注主题”
到“关注观众”的转变
也通过对“寒冬”“青春”
“年老”“确定性”等话题
进行有温度地探讨
完成在“探讨社会议题”层面上的
逐步成长
它没有顶流明星加入
它的舞台是写意的
它的故事是写实的
就是西安人的生活
西安也是一座音乐之城
“歌”是生活,生活也是歌
它的镜头永远对准普通人
及普通人迷茫、焦虑、坚持
不服输、蓄势待发
也永远聚焦拼尽所能的闪耀一刻
及藏在努力背后的人生辽阔
作为跨年收官之作
本季更是实现了对“西安人的歌”IP
多维度、多元的进阶
0
长安不缺“诗”的自信
“低吟白雪逢阳春,愿你心下无惆怅。我们总能找到生命参差的秩序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一人一剑走天涯,还是每个被标注过的一天,带给我们的独家记忆。”
——曹轩宾《别君叹》
长安不缺“歌”的自在
“十二时辰的长安,咱们齐相见,双手喜迎四海聚欢颜,做一个唐朝人,灯火夜未眠,万树梨花月正圆。”
——程渤智《长安时辰》
长安不缺“乐”的自得
“我们应该有很敏捷的体魄,应该有很放松的大脑。不要去把我们的精神搞得很紧张,也不要去僵化我们的身体。”
——梯云纵乐队《盹儿》
长安不缺“舞”的自由
“古城之路,一花一木,古城之舞,为你停驻,伫立楼台,听风对白,长安,长安,常回来。”
——古城四月《长安圆舞曲》
长安不缺爱她的人
爱她的人也都懂彼此
辛巴/CREAM D
《不止大者为侠》
“请多赐教,有幸我们在此生就能遇到,有仁有义,是根植在心天生的记号,如果没有你,我怎会服下岁月的解药,世代序幕拉开,是传承侠者精神的写照。”
耿国华
西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
“八百里秦川,五千年文明,从骊山晚照到灞柳风烟,这些变迁变化的背后都有一个指向:我们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
马小飞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博士
“其实,把梦做上九天和把爱撒在脚下是一样的。你看,几千年来,依然没变的是漫天星辰和人间烟火,而它们也一直都有足够的耐心去见证每一个平凡的生命振翅的瞬间,从0到1到10000。”
秦农银行
《相信相信的力量》
“出去了就别惦记种地了,你比爸有出息。”
包子铺老板
“如果真的绿灯亮的时候,别说我开个面包车,我就是蹬个三轮,我觉得我要站起来蹬。”
0:49
外卖员 张老九
“我知道我从哪里来的,我也知道我自己的目标。”
5岁的小朋友
“2023我要成为大侠拯救世界。”10
辞旧迎新之际
为深深印刻在长安记忆里的
诗、歌、乐、舞
寻找当下注脚
寻找西安注脚
寻找经典飞入百姓家的人文注脚
用思想围炉
烤人间烟火
愿陪你自人间取火,点燃2023的开端,相信时间且拥抱成长,无畏且强大地去往更好的明天,更开阔的远方。
——《西安人的歌·一乐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