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佛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创建于2600多年前,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
不过,现在在西方,也有很多人研究佛学,科学作者、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17年出版了英文书《Why Buddhism is True》,书中就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尝试着解释一些佛学的概念和观点。
当然,这里说的是“佛学”,而非“佛教”。
也就是说,其中去掉了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神通”,基本上是把佛陀当作以为觉悟了的哲学家,留下了哲学和冥想修行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版”的佛学。
罗伯特之前的作品中,有两本很有名,分别是《非零时代:人类命运的逻辑》和《道德动物:我们为什么如此》,这两本书已经有中文版,而《Why Buddhism is True》也是上个月刚出中文版,中文版的书名叫《洞见: 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关于佛学的意义,作者罗伯特·赖特给出的答案是:
佛学的意义是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与佛教不同,这种“现代版”佛学更加简明易懂,没有故弄玄虚的地方,不仅可以像学习一般哲学那样思辨和论证,还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去检验它。
这里,我就选几个常见的佛学概念来体验一下。
1、“苦”从何来
佛陀的修行就是始于看见了“生、老、病、死”四种苦。
那么“苦”到底是什么呢?
罗伯特·赖特认为,在早期佛教原典中的“苦”是一种不满足,并且从进化心理学上找到了解释。
我们都知道进化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活着”的答案就是“传播基因”,保证物种的延续,人也一样。
那么,为了保证能“活着传递基因”,我们就要做各种事情,包括吃饭、求偶、生育、获得生存资本等等。但是,如果我们只想岁月进化,却不想传播基因呢?
所以,在进化的选择中,慢慢留下的人就保留了三个特征:
第一,做完特定的事情会感受到愉悦,例如吃饭、恋爱。第二,愉悦的感受都是短暂的,这样你才会去做第二次、第三次……以便持续获得愉悦。第三,大脑会重视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这样才不至于“怀疑人生”。
有一幅画似乎很适合这个场景,那就是:脑袋前面钓着胡萝卜的驴。
现在科学已经发现,这种让人感受到愉悦的物质叫“多巴胺”。在一项实验中,实验人员在笼子里挂了一盏灯,只要灯一亮,就会给猴子喂食少量果汁,随后观察猴子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情况。
一开始,多巴胺是在喝到果汁后才分泌的。但次数多了,实验人员就发现,在“灯亮”到“给果汁”的间隙,猴子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了。并且,随着次数的增多,真正喝到果汁后分泌的多巴胺居然减少了,好像喝到了果汁,反而不怎么快乐了。
也就是说,“预期”给猴子带来了愉悦感超过了“实现”后的。
我们有时候说“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不也是这样吗?
这就是“苦”,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
2、“色即是空”
两个关键词“色”和“空”。
先说的结论:
“色”是我们赋予某个事物的“内涵”;“空”不是说世界万物是空无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是空的。
举个例子:
从物理学上看,钻石就是碳分子的组合体,是一种石头,但如果赋予了“一颗恒久远”的含义,就会让你把它和马路边的石头区分开;
文具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也就是几十块钱,但如果告诉你,这是某位偶像签名时用过的钢笔,那价格就能上涨几十倍;
一条围巾也许没有那么特别,可它陪了你十年,是你结婚那年老婆亲手织的,那它的意义可就重大了……
你看,这就是我们赋予一件东西的“内涵”。
在现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已经证实:
第一,“色”,也就是“内涵”是自动产生的。
这种反应是自然选择留给我们的,毕竟,听见野兽的叫声,如果不能联想到“危险”那就真的危险的。
第二,“内涵”具体是什么是非常主观的。
就好像上面提到的钢笔和围巾,钢笔的价格会随着“前主任”的状态、故事和大众传播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而围巾,你的看重程度与你老婆的看重程度,显然也是有差异的。
这就是我们天然的“有色眼镜”,它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体验。
因此,“空”其实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无色”的境界。
进入这种境界的修炼方式,就是“冥想”。
这部分,作者也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他采访了一些高手。
据说,随着冥想练习的深入,你会真的体会到“空”,体会到你对世界的“色”感在下降。你面前的桌椅板凳还是桌椅板凳,但也仅此而已,其他的感受便没有那么强烈了。
这不是“看透”,而是“更加真实”。
所谓的“色即是空”便是如此,排除主观想象的干扰,让你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写在最后
书中,还有大量篇幅写到了“冥想”,这种由“色”到“空”的修行方法。
冥想是被普遍认可和推崇的,它不是简单的“坐着”或者“专注呼吸”,而是通过“专注呼吸”本身,来达到“把握自己对大脑控制权”的目的。
由于篇幅有限,更多的内容,大家可以在书里寻找答案。
总结一下,根据罗伯特·莱特的观点,佛学的意义是“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这也正是为什么原版的书名直译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因为它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了出来。
2600年前的佛陀体验到了这一点,但他走得非常远,以至于后世很难理解。但2600年后,现代科学让我们再一次发现同样的问题,使得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方法,印证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