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飞
虽说,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但在谈论一些职业时,人们还是会戴着有色眼镜,比如那些卖保险的人。有一个段子是,一个穿着西装的陌生人来找你的,毫无疑问,他一定是卖保险或中介;一个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突然给你发了条短信,那一定是做了微商或者是给你推销保险,很多人面对面对保险就像上述的段子唯恐避之不及。但是,保险对我们非常重要,可以用来防范事故和风险,然而,在平时,大家总是很反感卖保险的人。
在保险业,卖保险的通常被称为保险代理人。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国内保险代理人已突破800万人,随着保险代理人数量的增加,我们也会发现身边卖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保险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很大,一般来说,保险公司采用“人海战术”来实现一定的绩效目标。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保险公司全年都在招人。另外,卖保险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所以如果很多人没有更好的工作,去卖保险成为了一个选择。
然而,保险行业的人员流动非常大。一方面,由于工资与业绩挂钩,一些人难以承受考核压力;另一方面,保险人员不受人们欢迎,社会认可度低。因此,当有更好的选择时,一些人会离开保险行业。那么,为什么卖保险的人不受欢迎呢?这四个原因说明。
1、保险推销员缺乏专业知识
现在,卖保险的人多达百万人,然而,许多买保险的人看起来并不专业,他们总是用一些噱头来吸引人们购买保险。可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想买保险,就需要有人专业的介绍,而不是一味地让你买单。毕竟很多老百姓对保险的认识比较片面,而且有些保费的金额也不低,所以在前期肯东需要多了解一些,但是,很多卖保险的人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让人们难以信赖他们,所以不愿意多跟他们交流。
2、对保险推销员销售模式的反感
许多保险推销员就是以销售保单为主,他们没有注意到客户配置保险的真实需求,客户也无法理解保险对于解决未来风险的重要意义,这种信息不对称和需求不匹配导致了买卖双方沟通的差异,彼此都没有更好地建立风险配置机制的有效连接,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反感。
其次,在很多人看来,一些保险推销员已经让保险行业“变味”了。在每个保险推销员身上,都会有一定的考核目标,然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卖保险的会选择从身边的人销售,当周围的人完成了“宣传”后;他们需要重新开发新客户,一旦有人对保险有了一丝兴趣,那么保险推销员就“绝不放过”,软磨硬泡,希望能达成一单订单。因此,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人们“不敢”去了解保险,所以直接拒绝。
3、理赔(夸大保险)
“买保险容易理赔难”,这是社会上一直讨论的话题。也会使没有购买保险或没有经历过保险理赔的人,潜意识认为保险不容易理赔,从而影响保险行业的形象。
事实上,保险理赔难是双方的原因。一方面,客户对购买保险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在签订合同前,部分客户或保险代理人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真实的健康状况,导致保险公司在随后的理赔中,拒绝按既往病史赔付;另一方面,销售误导,一些保险销售员有时在推销保险,过分夸大保险责任和利益,这就导致了客户未来对赔偿认知的理解上的差异,从而在发生理赔风险的时候产生理赔定义的标准差异,也增加了理赔纠纷。
4、认为自己用不到保险
很多人没有买保险的概念。众所周知,当一些“意外”发生时,保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离“意外”很远,所以没有必要购买保险,一旦买了,又用不着,不是就等于浪费了吗?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很多人没有买保险的心里,所以,没必要听卖保险的介绍。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和卖保险的人打交道时,我们可能会有抵触心理。因为接受保险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一些保险推销员把保险卖给七大姑八大姨之后,然后因为找不到新客户而辞职。
但是反感并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疫情爆发后,人们对保险的防范更加重视,买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根据融360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疫情之后会增加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险产品购买。
买保险要遵循五个原则。1.我们应该先做基础保障,后做储蓄保障;2.我们应该先保大人,后保小孩和老人。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世界上父母的心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孩子更多一些,但只有保险,父母自己保的多才是爱孩子的体现,父母没有保险,孩子也谈不上保障。只为孩子买保险,这是中国家庭投保出现的最大误区;3.先保护家庭的第一经济支柱,然后保护家庭的第二经济支柱;4.先保大风险,后保小风险;5.先看条款,后看合同。你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
本文由商媒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