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柒
大多数人都在为房子而奋斗,有些人买房子是为了投资。十年前,靠房子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但大部分人买房子还是为了居住。房价十多年来一直在上涨,虽然在“房住不炒”的基调已渐趋平稳,但现在多数人仍旧无力承担或背负高额的房贷,所以房子在家庭资产的占比越来越高。
从97年之后,从崩塌中复苏的房产一路走强,创造了中国地产的黄金20年。许多人因为买房而获得了经济自由,甚至变成了富豪。那么中国的房子究竟能卖多少钱呢?潘石屹曾经说过,中国房地产的总价值已达到6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450万亿。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市家庭的房产占了家庭总资产的60%,房贷更是占了家庭总负债的7成以上。此外,96%以上的城市人口拥有住房,其中有一套房产的占比最大,达到了58.4%,有两套房产的有31%,有三套及以上的居民也超过了10%,这意味着未来大部分家庭的子女都至少能继承一套房产。
所以由此看来,未来的继承将是一个大问题。不久,有关部门宣布将对《民法典》进行调整。自2021年起,将修订《继承法》的相关条款。而继承房地产转让的税务问题,也在同期进行了公示。那么,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有哪些呢?
众所周知,以前的遗嘱是手写的,或者直接交给公证人去立遗嘱,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改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现在有两种新形式的遗嘱方式,“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也被推出,但都需要写下名字和日期,以避免出现“被迫”的情况。目前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且有优先权,但新规要求,在有多份遗嘱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最后一份符合条件的遗嘱。
并且长久以来,继承都是有一定顺序的。继承顺位表示是可以优先继承遗产的顺序,按照原来的规定,如果被继承人兄弟姐妹过世,而本次增加了兄弟姐妹其子女的继承权。被继承人的宽恕制度则是表示,曾经一度丧失继承权的被继承人,可以改过自新后,在被父母宽恕的情况下回复继承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子女、身体残疾的子女,或者是那些不争气的子女,继承了父母遗产,但是没有能力打理。即便是继承了像房产这样的固定财富,也没有能力来处置,未来可能会被人霸占。在新民法典中,增加了“遗嘱信托”的方式,这意味着老人可以指定一个机构(或一个受委托的人)来照顾或处置他们的遗产,将来子女有能力处理再交予他们处置。
条例规定近亲之间依法继承财产,并且也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而非近亲之间的继承过户,需要缴纳税务。今年所更改的就是将“按其他所得征税”改成“按偶然所得征税”应当按所得部分总额度的20%来交税。但由于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立遗嘱,所以实际执行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随着新的2021年新方案施行后,能够纳入继承人范围的对象会更多。
如果没有遗嘱进行房产的传承,则将会按照比例分配为全继承人的共同财产,这样操作起来就容易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出现纠纷。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老人离开得太突然,没有机会立遗嘱,事后家里的多个子女为了一套房产而大打出手。对于没有明确房产遗嘱由谁来继承,新民法典中,房产继承由合法继承人平摊。也就是说可以避免家庭矛盾,保证子女对财产公平分配。
因此,在父母还在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考虑通过赠与或买卖的方式过户房产。如果是按照捐赠的方式过户,那么受赠人在无房的条件下,双方总共会支出3%的契税,1%的印花税,还有一笔公证费,如果房价是100万元,总开支将是3.1万加上公证费。
但如果按照以上的情况,其实用户买卖过户的方式反而更划算。由于国家对刚需购房人群的支持,让上述3%的契税降低到1%。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情况下,买卖过户的最终总支出可能只是1.1万加上公证费。如果是别的情况,则需要在房产交易网站上查询相关税务规定。
公证的遗嘱是正式和专业的,但不能解决遗嘱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例如,遗嘱人如果想要改变遗嘱,只能作出公证变更。有些老年人腿脚不方便,有时是因为突然,去公证处进行更改已为时已晚,导致财产分配不是老人最后真实的意愿。新法删除了“公证遗嘱”,意思是公证遗嘱的有效性将不再具有优先权。
但如果立一个有效的遗嘱,且继承人单一,那么更加推荐通过继承的方式过户。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过户是完全不需要缴纳税务的,只需要缴纳280元的登记费即可。这样的方案大家花费的钱是最少的,所以在选择继承方案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明确继承分配。建立了明确的分配,后期就不容易出现纠纷,而继承所涉及的税务也最少。
目前房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如何继承可能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此次的新规能很好地解决和缓解以往的家庭矛盾。
本文由商媒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