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当今,几乎人人都用微信,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过去的书信、电话、短信甚至是见面交流。
相应的,朋友圈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在朋友圈发信息代表着分享生活和心情。既然是分享就属于人际互动,从人际互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大概率判断这个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如果这个人的朋友圈大多是一个风格,便可以判断他长期与人互动的舒适度,俗称情商。
良好互动是高情商的表现
在人际交往中,良好互动是高情商的表现。发朋友圈等于发起互动,这意味着一个人的互动能力很重要。
比如,发宠物的图片请大家帮忙取名字,就是一个互动信号,给予他人参与你生活的机会。
还有一类朋友圈是分享生活,分享自己的见闻、轶事等,比如今天做了甜点、儿子考上了高中、去哪里旅行、参加了谁的婚礼等。
另外一种朋友圈是分享精神粮食,比如某首歌、某句名人名言、某些书籍作品等。
朋友圈的种类有很多,但真的有情商高低之分吗?总体来看是没有的,分享生活是人的权利。
重要的是其中隐藏的细节:说话者本身的思想、表达的方式、倾诉的对象。在面对面交谈中,情商还包含了交流场合和时间的适宜程度,朋友圈中则没有这一条。
高情商的人会利用朋友圈引发互动,相反,“低情商的人”则长期高频地发与他人无关的朋友圈。
说话者自身的思想
正确表达自己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的课程,客观陈述现实和正确描述感受是这项课程的内容。
比如,当你受到上级批评、感到心情不好时,正确描述感受的方式是:“我很难过,感到心情低落,我太难了”或者“我不擅长做这件事”;错误的方式是:“这个领导太蠢了”或“我太蠢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消极评价性语言是错误表达中最常见的一种,不管是对他人还是自己,都会令周围人感到不适。
正确描述自己的心情,则不会让他人感觉尴尬,甚至获得他人的帮助。表达方式是说话者思想的外在表现,任何一句话都代表了当下说话者的真实想法。
当思想不正时,表达出来的语言就会有偏差,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可辩解的。每个时刻说出的话,都没有所谓的误会可言,辱骂伤害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口误。
但从时间角度而言,人的思想是在发生变化的,说错话以后的解释代表着思想的校正。
倾听对象的选择
情商另一面体现在选择倾听对象上,与有共鸣、感兴趣的人分享,会得到良好的反馈,相反则是对牛弹琴。
用朋友圈看情商,无法判断他人倾诉对象范围,就自身而言,如果某个人经常发让你感觉不适的朋友圈,那么他大概率是没有思考倾诉对象的。
也可以说,他属于“低情商”人群。朋友圈分组是个明智的选择,并不代表歧视,而是让每个人接收到合适的信息。
通过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到,有的人把朋友圈当作是日记本,以记录生活的目的来发朋友圈。
从客观角度讲,这一点其实行不通。无论如何这个“日记本”也不是私密性质的,与人分享的日记属于交流互动,自欺欺人的话并不能掩盖引起他人不适的事实。
不过以情商来划分朋友圈,本身并不科学,它的参考意义仅限于审视、反思、完善自己。世界本就五彩斑斓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学会欣赏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Gener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