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太重要了,爱因斯坦说:“一切伟大的科学成就都始于直觉的知识,也就是说,从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发,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觉是发现这些公理的必要条件”。
简单的说,直觉就是能感觉得到现象世界背后的主宰力量,然后汇总这股力量,最终形成逻辑规律,形成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公理公设,这就是直觉的力量,那么,如何提升直觉?
我们上一章节介绍了直觉,这一章节,我来详细拆分,如何才能全面的提升直觉。
首先,我必须再次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第一性原理在人性层面的表达形态,它是解开一切人生与人性问题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而直觉的重要地位,在于它是觉知第一性原理的有效方法,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几乎把他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直觉的原因。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直觉?
乔布斯说:“如果你静坐下来,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内心有多么的焦躁”。
没错,巧用正念,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直觉。
正念
静坐就是提升直觉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它实际上就是正念,也就是不一定你要完完全全静坐在那里。
当你在正念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无法正念每一件事情,它会表达为你想要逃离那件事情:
比如洗碗,你想要赶快洗好,如果你无法逃离而必须这件事情,你就会焦虑不安或者烦躁;比如堵车时你就会烦躁不安,因为你想要快点到达目的地。陪孩子时,如果你无法融孩子的世界,像孩子一样在游戏里面获得乐趣,你就会想要逃离到其他可以让你得到快感的地方,比如刷手机,看朋友圈,因为这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大脑需要新奇。相反,如果你能做到正念开车,正念洗碗,你就不会想着逃离当下,因此,当你在生活里面全面的执行正念时,你就会发现那些你无法正念的事情,任何一个当下的事情,只要你无法进入正念境界,就表达为你不能沉浸在当下,不能在眼前这件事情获得乐趣,结果,你想要逃离。
此时,去觉察为什么你无法纯粹的专注在当下,比如正念开车,洗碗与陪孩子,这些都是事件,那么背后驱动着你的力量是什么?
比如:
当你产生要快点到达目的地的想法时,“快点到达目的地”这个念头就会成为你的主宰,使得你一旦堵车,就会焦虑不安;洗碗类事件是一种重复性的无趣的活动,而电视或者刷手机会产生更多的新奇的大脑刺激,因此,逃离,本质上是你无法从当下的事情里面获得乐趣,而你想逃离到其他可以让你的大脑更容易获得快感的事情上。而一旦这种逃离受阻,你就会痛苦。比如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学生,他学习完全是迫于家长或者升学的压力,他无法逃离,因此他会很痛苦。因此,正念的核心在于觉察这几个点:
觉知到你想要逃离当下的事情;觉知你想要逃离到什么事情上;觉知为什么当下的事情让你烦躁;另外,尝试发现当下事情的乐趣。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正念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那些隐藏在目的事件背后的欲望,正是这些欲望不断的吸引着我们,劫持着我们。
那么,在正念的帮助下,你会发现,所有引起你痛苦的事件,都是因为一个念头的问题,比如你想要“快点到达目的地”,想要“去看电视或者刷手机”,想要“去玩游戏放松下,不想学习”。
我们在默认状态下,都有一股想要“舒服”,不想要“麻烦”与“痛苦”的倾向,这是动物脑的典型特征。
比如,我周末跟家人外出玩耍时,近一点的地方经常踩单车,远一点的地方搭公交,有时候玩累了回家时,情绪上就会有些抵制踩单车或者搭车,甚至觉得让孩子一起搭车是受苦!此时就会产生想要买一部车的念头。
这就是不正念,不接受这些所谓的“苦”!比如多走走路,多踩踩车竟然被默认成苦,然后出门有车被认为是乐!
动物脑永远都只顾眼前快感与痛苦,而忽略综合代价,对我来说,车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偶尔周末出门,去去公园,而且我更喜欢绿色出行,喜欢走走路,锻炼身体。
因此,我的前额叶能够综合权衡利弊,它计算得出多一部车相当于多养一个孩子,这明明是苦的代价,而动物脑却只关注出门有车时的快乐,完全忽略更大的代价。
动物脑只想趋利避害,而从来不考虑“代价”。
因此,如果你不运用前额叶进行正念,你的动物脑会不断的被大量的这类事件调动着去做把人生导向更大痛苦的事情,比如换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奢华的大餐,更多的去旅行,更多的满足动物脑的虚心与欲望!
动物脑以为它在追求快乐,却不知道追求的实际上是更大的痛苦,当人沉浸在需要靠外在的物质或者不断的提升欲望来获得快感时,它就必须不断的升级,而这些都是代价,最终只会导致更痛苦的人生。
这里背后的原理请参考专栏基础篇中大脑的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章节。
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你产生的“想要”的念头,你会发现,那些“想要的”东西,都是能让你的大脑产生快感的事情,而不想要的,则是大脑不能产生快感的。
对大脑来说,一切都是情绪,它只要快感。没有快感,它就会让你痛苦。
比如:
学习与考试这个问题,为了考试的学习,就会重复而乏味,大脑没有快感就会想着逃离;相反,如果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去发现学习时知识背后的新奇点,乐趣点,你会发现学习也是有乐趣的。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是有乐趣的,但是你得主动的去发现,比如学到一个知识点,然后把这个知识点用在生活里面,解决了实际问题,只要知识进入了生活,就一定会产生情绪,它意味着情绪,因此学习就会有乐趣,因此,你就不会想要逃离。
这就是一切问题的解决之道:“发现当下的乐趣”!
很多传统讲正念的方法,都只是让你专注在当下,这是对大脑的不了解,大脑是一定需要快感的,你要在每一件事情都专注当下,你必须去发现当下那件事情的乐趣,发新新奇点。
这就是运用直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一个事情,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当你不断的在生活里面运用这个方法时,你就会发现,所有这些事件,背后都有着相似性。
旁观者
正念另一个核心作用是,它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自己沉浸在当下中的自己拉出来,成为旁观者。
这个概念借助下棋来理解,我们经常在路边看到很多退休的老人在下棋,往往会有很多旁观者,此时,局中人与旁观者最大的区别是:
局中人焦头烂额,他的前额叶注意力中心被情绪严重笼罩着;旁观者与输赢无关,他并不在乎结果,因此,他的动物脑平静,他可以从容的调用前额叶的理性逻辑。局中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他过度注重结果,注重输赢,也就是他产生极度“想要”赢的念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极度想要赢就相当于极度不想要输,于是他极度怕输,这就是恐惧,而恐惧是人类在丛林时代的最需要处理的情绪,那时候意味着生命危险。
因此,一旦产生恐惧,他的前额叶注意力资源就会过度被这股想赢怕输的情绪给占用着,这就叫分心,结果他焦头烂额,思维混乱,完全无法思考棋盘,这就是局中人紧张时的状态。
下棋中的旁观者是最好理解正念境界的比喻,以往很多人,对正念的理解质疑是:“人如果不为结果而努力,那么还为什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那么旁观者就是最好的答案,此时的旁观者也会乐在其中,试图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但是他的努力不是为了结果,只是乐在其中,请注意这里两个关键点:
动物脑是要结果才能产生快感的;前额叶则可以通过发现新奇的东西,整顿新的招术,整合更多信息量,产生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