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热榜中,腾讯微博9月28号停止运营引起了市场热议,作为对标新浪微博社交产品,腾讯微博的下架意味着什么?
腾讯微博9月28日停止运营背后,我们做个简单商业分析:
1 腾讯微博属于门户网站时代的博弈,已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逻辑
在门户网站时代,我们做的事情是让信息从线下转移的线上,实现信息的在线化,而这个阶段就出现了搜狐,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的互联网平台,风头很盛。
在门户网站竞争的时代,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不可能依赖一个产品,吃遍天下,而是要不断地向竞争对手学习,进行产品的升级迭代,挖掘新的互联网价值洼地,而新浪的崛起除了门户网站红利,还在于其公众社交媒体产品的运营模式,引入大量专业媒体机构发布社会各种资讯动态,并且构建了一个个人与个人陌生社交体系。
腾讯虽然凭借QQ占据了社交位置,但当时的QQ的商业运营和多元化还不明朗,面对突然出现的新浪微博,构建的陌生社交,社交分享的产品,腾讯也是有压力的,于是就有了对标新浪微博的社交产品腾讯微博,并且通过QQ庞大的用户流量给腾讯导流,在腾讯系用户里,腾讯微博还是有一定用户量的,但是新浪的陌生社交与机构媒体的结合,让新浪微博成为微博社交的主流产品,腾讯微博很早就处于一个模仿产品的期。
腾讯微博属于门户网站时代的一个竞争产品,新浪微博已经从门户网站升级到了移动社交,已经实现迭代,而腾讯作为内部一个迭代尝试的产品,并不适合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宛如鸡肋,也是腾讯产品实验的其中之一,停运很正常。
2 腾讯微博是腾讯系对标新浪微博的产品,微信出现后,腾讯和新浪的竞争就结束了
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竞争什么时候结束呢?当马化腾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的那一刻,微博社交产品的竞争就结束了。
随着张小龙的出现,微信横空出世 ,当微信这个熟人社交产品出现的时候,其实腾讯和新浪的竞争就结束了,微信取代新浪微博成为国民社交APP,腾讯微博成了一个失败的试验品。微信占据移动社交老大的地位。
面对微博流量和用户的倒退,微信用户的体量却超过了10亿规模,大家都离不开的社交产品。微信的社交逻辑是从下到上,私人熟人社交的裂变,而微博还是机构媒体和明星导流的公对私的社交模式,从上到下,用户无法指数级裂变。
腾讯系产品走的是赛马机制,学习模仿,快速迭代,腾讯微博在微信出现之后,这个产品就已经失去价值了,现在的停止运营就是最后走一个形式。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名存实亡。
如今我们的互联网经历了门户网站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也结束了,下一个物联网和智能商业的时代,必然会有新的互联网独角兽崛起,届时,移动互联网的老大也有可能变成小弟,甚至被淘汰,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