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节能减排蓄能:电、热、水、冷迎来了“智能时代”

碳及氮氧化物排放降低84%、总用电量中谷电占比提高45%、总体用能成本降低20%、系统能效提升10%以上……近日,北京宝之谷国际会议中心零碳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用最新运行成绩印证了其示范性。

项目背后闪烁着的,是“山东智慧”的光芒——该项目由中国电力智慧综能投资建设、由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设计并以总承包模式实施。6月30日,该项目正式投运,宝之谷园内的电、热、水、冷迎来了“智能时代”,还让园里3台燃气锅炉“下岗”。

让园内锅炉“下岗”的,正是项目对空调制热方面的改造,“以前这里都是用燃气锅炉供暖,无法储存热能,燃气综合利用能效低、供热成本高且很不环保。改造后,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替代了燃气锅炉,再加上电锅炉和蓄热水罐在夜间谷电时蓄热,供热更加清洁、高效。”丁永刚兴奋地指了指草丛里的烟囱“残骸”,据统计,新的供热设备每年供热量达1.9万吉焦,可节省运行成本130万元。

在供冷方面,该项目利用污水源热泵、电制冷机组和蓄冷水罐,夜间用电低谷时蓄冷供应空调,蓄冷量可达9200千瓦时,每年供冷量约1.1万吉焦,每年可节省制冷成本26万元。

在供电方面,宝之谷项目在市电基础上增加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式风力发电和电储能系统,其中,电储能系统利用峰谷电价,晚间用电低谷时充电,白天用电高峰时放电。“目前整个园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办公、生活用电的50%以上,通过储电,每年可以节省电费30多万元。”宝之谷项目的项目经理丁永刚向记者介绍说。

在园内西侧有一个十余米高的“大罐”,这就是丁永刚口中既可蓄冷又可蓄热的储能水罐,它利用的是斜温层水储能技术,其有效储水量达1100立方米,蓄热量可达1.7万千瓦时,蓄热效率在97.5%以上。

在各供能、蓄能系统的背后,掌控全局的是一个“最强大脑”。在园内地下二层操控间里,六块显示屏随时显示着中心各处的实时用能、供能和蓄能数据,这就是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系统。该系统应用的多能流优化管控技术,是山东院专利技术,通过对供需两端的精准预测和优化管控,辅以蓄电、储热、储冷、V2G等手段,实现了区域能源网络内部的多能互补、供需互动、集成优化。负责项目运维的中电华元主管陈豪峰向记者介绍说:“管控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控园里的用能数据,万一某处出现运行异常,显示屏会第一时间弹出预警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处理。”

“相比北京,山东更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而且煤炭消费长期居全国首位。”山东能源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曙对记者说,在北京大获成功后,山东院已开始将智慧反哺故土,未来山东或许也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烟囱、锅炉“下岗”。

关于未来推广前景,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尹晓东给出一组数据:如果按照全省已有公共建筑的20%实施供能改造、新增公建面积全部采用综合智慧能源供能,2020至2022年可进行清洁供能代替约1.8亿平方米,其中,在用户侧推广储能(电、热、冷),相当于为山东电网提供了400万千瓦、4-6小时的储能调峰容量;按照50%采用清洁电力替代,每年可实现煤炭消耗减少约15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约390万吨,二氧化硫减排约1.25万吨,氮氧化物减排约 1万吨。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晨 李梦馨 报道)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