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嘉伟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第一篇
彼得林奇是和巴菲特,格雷厄姆,索罗斯齐名的世界级投资大师,其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2年中业绩涨了20多倍,他的基金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支股票,管理这么多股票并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非常难的,他有一套独特的方便帮助他选股票。他写过二本著作,《战胜华尔街》和现在与大家分享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是一本专业人士写给业余投资者的书籍,他希望把他20年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失败的教训传递给后来者。
股票投资是成为韭菜还是高手,主要是这三点区别!
他说其实业余投资者完全不用害怕专业投资者,而且可以比专业投资者做的更好,为什么呢?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在1986年发生股灾时,他管理的基金面对着巨大的赎回压力,因为买基金的都是不懂的散户,看到股市下跌很害怕,自然一窝蜂的赎回,基金管理人为了应对赎回不得不把基金卖掉,否则根本就没有钱让投资者赎回,在这个状况下基金经理知道很多持仓的股票是很有价值的,只要等待一段时间就会涨上去,但他们迫不得已必须卖掉,这就让基金经理的业绩变的很糟糕,而且时刻面对这种赎回压力,业绩压力他们很难做长远的投资,这进一步让他们的业绩变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基金经理长期业绩比不过大盘的原因之一。
但是散户们完全没有这种压力,业余投资者的优势是自己想怎么投资就怎么投,没有任何人管你,没有压力,时间非常充裕,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几个散户能好好的利用这种优势。
散户们之所以很难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有很多原因,比如选股票这件事情,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散户们总喜欢买那些名字听起来非常陌生,自己也完全不懂的公司股票,而那些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每天都用的产品的公司股票,却无人问津,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如果买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公司就显得很LOW,而买那些名字都没有听过的公司却会显得很高大上。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生活中发现大牛股的例子,他生动的描述了一对夫妻是怎么做投资的,丈夫是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他每天花很多时间研究《纽约证券报》上面的股票信息,这是他花125美元一年订的报纸,他看到了5个分析师推荐一个做磁盘驱动器的公司,里面充满了各种专业名称,尽管连赫兹是形容汽车的速度还是电脑速度他都分不清,但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分析师推荐同一个股票,他很兴奋自己发现了一只十倍大牛股,等妻子回来他说“我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了一只十倍大牛股,这是一次极难的投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它”,他妻子说“我今天逛街的时候去了超市,为了买那个连裤袜我排了好久的队,你不知道这个袜连裤袜有多火,排队的女士几乎都买了,有的还买了好多双”,他丈夫听了很生气,“我在和你讨论如何增加我们的财富,你却只在乎花钱,要是你也像我一样关心多赚钱,我们早就很多钱了”,妻子说“你上次也是这么说,但是我们亏损了一半”,丈夫说“这次不一样,这次是xx公司”,他坚持买了,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把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3000美元又亏损了一半。
那个生产连裤袜的公司其实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尽管他妻子完全不懂股票,但如果丈夫听了她的话买了这个公司结果完全不一样,不是亏损一半而是在3年时间里股价从50美分上涨到10美元,整整20倍,之后股价继续一路狂飙上涨到52.8美元,整整100倍。
股票投资是成为韭菜还是高手,主要是这三点区别!
故事还没有结束,过了一段时间在这个丈夫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发现很多专家,分析师都在推荐一家生产连裤袜的公司,这恰恰是几年前他妻子最喜欢的产品,于是他回家对妻子说“真的很碰巧,你知道吗?你喜欢的那个生产连裤袜的公司现在正是投资好时机,很多人在推荐,你不是非常喜欢吗”,妻子说“可是我已经不喜欢去这个公司购物了,因为他们的款式很旧了,而且价格老贵”,但是在丈夫的坚持下还是买了,这个时候股票的价格是50美元,正是最贵的时期,过了没有多久价格跌到了16美元,毫无疑问这个投资者又亏了。
彼得林奇描述的这个散户的投资行为不仅仅在百年前的美国是这样,今天的A股还是这样,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各种消息,听各种专家的话,而对股票背后的公司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如何判断股票价格贵不贵,好不好的指标都不清楚,怎么会不亏?
那业余的散户到底怎么做才能进化为真正的投资高手呢?我在本专栏的前几篇文章分别写了《一个散户是怎么亏损的》和《投资之前你应该搞清楚这二个问题》,就是希望帮助小白们理解股市,理解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好投资。
彼得林奇也说,决定一个投资者失败还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股市,不是上市公司,而是自己,我的观点也是如此,尽管A股有各种问题,但不可否认股市里有至少5%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人获得了十年50倍,甚至100倍的回报,这个回报率是远远高于基金经理,更不用说其他散户了,如果中国股市有5000万人的话,那么5%的人也有250万人,只是很少人知道他们,因为他们大多是价值投资者,他们低调,不炫富,而且因为大多有自己的生意,生意人们也搞不清他们是股市还是生意赚的钱。
所以不是股市的问题,确实是人的问题,任何股市都可以赚钱,而且在A股赚的比在美股多的多,原因非常简单,在美股大多是价值投资者,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只要有被错杀的股票很快就有人买入了,当然投资机会很少,这就叫做市场的有效性越强,对投资者的要求也越强。而A股韭菜多,绝大多数散户根本不懂,股市里经常有被错杀的低价股无人问津,而一旦牛市来了他们携带着多年的积蓄杀进股市,在高位买入,最后伤心的离开,所以那些在熊市布局的投资者想不赚个盆满钵满都不行,这叫做市场越无效对懂投资的人来说越有利。
那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告别菜鸟呢?包括几个方面:
1 你如果看待股票市场?你是否信任股市能赚到钱?
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从很多的小白们在文章下留言就可以看出,他们完全不懂股票市场,在他们看来股市就是一个赌场,甚至连赌场都不如,他们不相信这样的股市能赚到钱。如果你也是这样,你最好不要进入股市,尤其是牛市来了更不要进入,因为那个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而现在的熊市是最安全的时候。只有对股市有真正的认知,当你买的股票大跌的时候,你才不会怀疑人生,否则你根本熬不住,你会跟着抛售股票,然后在股票涨回来的时候又买入,这样的人不亏损那谁亏损呢?
这是对股市的认知
2 你为什么要投资?你希望从股市得到什么?
很多人进入股市是抱着暴富的心理,这是极其错误的,股市真正功能是财富增值的工具,是慢慢的用时间增值,而不是一夜暴富。
为什么反而是那些有自己的生意的人在股市赚的更多?因为人家做生意没有多少时间天天盯盘,而且他们懂生意也更容易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股市一个奇怪的地方是越勤奋越赚不到钱,越是心态淡定越是能赚到钱。很多股民很勤奋,他们天天盯盘,研究K线,各种技术形态,但他们勤奋的方向错误了,这样是越勤奋越赚不到钱,因为他们是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行走,不可否认有个别的天才可以把本金从几十万做到几千万,但问题是技术路线的方法是不可复制的,更多的是一种感觉。而价值投资方法是可以复制的,因为这是知识的传承,更像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所以学习的越多,掌握的规律性的东西也越多,成功的概率也越大。同时做生意的人即使大跌心态也会比较好,更愿意花时间等待,样反而收获更多。
这是心态方面的准备。
3 你是做长线投资还是短线投资?如果暴跌你是否能承受得住?
长线投资和短线投资的操作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是不可融合的,不要指望既赚股市短期上涨的钱,又同时赚长线增长的钱,二个钱的内在逻辑也不一样,短线是别的股民口袋里的钱,依靠的是别的股民亏损,而长线是赚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利润,所以需要时间等待。
这是投资风格的确定,这非常重要,因为当你确定了自己的风格,那么你的努力方向就不同,长线要求你研究企业基本面,行业研究,经济研究,管理层等,而短线要求你研究的是技术,K线等。当你确定了自己的风格,那么面对股票的涨跌你会比较平静,而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风格,目标,投资方法,一旦股市处于低迷行情你会慢慢的丧失希望,从而失去理智,跟着市场抛售手里的股票。
这几点决定了一个散户是成为韭菜还是成为高手的核心要素。
股票投资是成为韭菜还是高手,主要是这三点区别!
彼得林奇从11岁开始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从小接触社会上的头面人物,听到了很多公司投资,股票的信息,他读中学,大学的费用就是做球童赚的。在他小时候他的全家都没有人投资过股票,听到股票就觉得不靠谱,“如果你想把自己辛苦赚的钱都亏掉,那你可以去买股票”,整个美国在那个时代对股票的态度都是这样,但是林奇在高尔夫球场听到的完全不是这样,从那些大公司的总裁,董事长,CEO们交谈中知道,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持有股票,而且赚了很多钱,这让他开始改变对股市的看法。
在做球童期间服务了富达麦哲伦基金的总裁很长时间,他是一个球技很差但是小费给的很多的客户,在他的建议下他进入了麦哲伦基金实习,在这段时间他发现做证券分析师根本就不神秘,因为他都被委派去调查一些上市公司,他发现在基金公司学习到的和后来他去上沃顿商学院上大学学习的完全不一样,大学的理论说“股市有效说”,这个理论认为股市的价格是所有人选择的结果,体现了所有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所以股价是完全合理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长期从股市里赚到超额收益。
除了“市场有效说”,股市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市场随机论”,他们认为股市的变化是完全随机的 ,混沌的,没有规律可言,是完全失效的,任何不懂股票的人随意买一堆股票的收益并不会比天天研究的人差?
这二个完全相反,自相矛盾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
但林奇在富达基金的经历告诉他股市既不是有效的,也不是随机的,股市有大量错误定价的时候,股市的发展也和经济整体,社会发展,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出规律。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请多分享,点赞,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