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自2009年起,人民币便开启了其国际化之路。这些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据显示,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支付货币,截至6月份的市场份额为1.76%;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中同样排名第五,截至今年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为2.02%。近日,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摩根士丹利对人民币做出了新的预测。
人民币十年后成第三大储备货币,将有3万亿美元的组合投资资金流入中国
据参考消息9月6日援引美媒报道,摩根士丹利在9月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增加,未来人民币的使用量会大大提高,预计到2030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占比将从目前的2%左右提升至5%到10%,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做出这一预测并非不切实际,摩根士丹利国际战略分析师詹姆斯·罗德表示,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从股票和固定收益领域可以看到日益提高的跨境资本市场融合度、跨境交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比例不断提升,预测这个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报告还预测人民币对美元到2021年底将升至6.6,而由私人部门及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带来的投资组合流正在发生转变,预计未来10年(2021年至2030年)的年均投资额在2000亿到3000亿美元左右,累计流入额将达到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5万亿元),其重要性也将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报道认为,有了这些投资,以人民币形式持有的全球资产将增多。
人民币越来越有国际范,41国加速“去美元化”
人民币国际化已有11年,虽然目前仍旧与美元、欧元差距甚远,但其国际化之路一直在前进。据外媒9月4日报道,摩根士丹利做出这一预测的背景也是基于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向前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28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而有39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3.7万亿人民币;另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将人民币纳入货币储备。而据日经中文网8月26日报道,截至7月底,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984家金融机构加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预计今年会突破1000家,可以说人民币越来越有国际范了。
另一方面,多国却加速“去美元化”。受疫情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为复苏经济,美国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据了解,美国本财年的联邦预算赤字将飙升至创纪录的3.3万亿美元,是上一财年的3倍不止。这增加了美债违约风险,引起海外美债持有者的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等至少41国开启了“去美元化”进程。数据显示,2018年4月至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各国央行已连续22个月减持美债,累计减持规模达8000亿美元。其中今年前6个月,我国抛售的美债达1060亿美元。截至6月底,海外美债持有者占美国国债的比例创下2008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降至26.1%。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国开启“去美元化”进程,但目前为止,美元地位还不会动摇。而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美元相比还无法相提并论。比如美元在全球支付市场和外汇储备市场的份额分别超过40%和60%,而这两项指标人民币占比均为2%左右。基于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仍任重道远。
文 | 梁锦源 题 | 凌明 图 | 饶建宁 审 | 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