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投资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你今天已经成了亿万富翁。”
但如果我们细心去看巴菲特的操作,就会发现,巴菲特不是买股票,而是在买公司。
巴菲特买入有价值的公司,然后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公司更好地成长,从而自己也获得高收益。
巴菲特这样的操作手法无法复制,因为你没有巴菲特这样的资源。
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股神。
《福布斯》杂志称他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他在全球投资圈是很多人膜拜的宗师级人物。
他就是全球投资之父、逆向投资理论创始人邓普顿。
如果1940年你投资给邓普顿1万美元,50年后这笔钱会变成5500万美元。
重点不是邓普顿赚了多少钱,重点是他的投资方法我们可以学习。
巴菲特是用来敬仰的“孔圣人”,邓普顿才是真正接地气的老师。
02
在邓普顿长达70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贯彻一种特殊的投资方法,这个投资方法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具体的操作细节却又很不容易做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逆向投资方法”。
那么什么是逆向投资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全球一片恐慌,美国股市紧急停牌了几天,然后在9月17日重新恢复交易。
当天一开盘,美国股市就暴跌,很多人都在不计成本地卖出。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邓普顿却开始买入暴跌中的航空业股票,他打赌政府不会让航空业倒下。
6个月后,他买进的公司最高达到了72%的收益。
你看,在大众极度悲观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向投资。
注意,逆向投资中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叫做“极度悲观点”。
所谓极度悲观点,邓普顿的解释就是,“等到100个人中的第99个放弃的时候”,这是逆向投资的核心。
03
邓普顿的投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市场极端悲观的时候,买入低价股。
邓普顿在投资上长期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抓住了大量低价股的投资机会,他也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低价股猎手”。
在1939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在走出大萧条的谷底,开始复苏。
邓普顿认为这次的经济复苏会让所有行业都欣欣向荣,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但是当时他手里没有太多钱,于是他向自己的前任老板借钱,要买美国股市上正在进行交易的、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所有股票。
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可以说不怎么值钱。
为什么买价格最低的股票呢?
邓普顿认为,在经济复苏中,那些效率最低的公司的股票将会发生最戏剧性的上涨。
也就是说,它们的价格弹性最大。
他的想法得到了前老板的支持,借到了1万美元。
于是,邓普顿开始买进当时美国市场上所有股价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的股票,一共购买了104只股票。
他的预测果然是对的。
一年之内,邓普顿就还掉了所有借款。
在随后的几年,他逐渐卖掉了手中的股票,把最初的1万美元投资变成了4万美元,增长了3倍。
最后算账的时候,在他买的104只股票中,只有4只没有成功。
这次的成功为邓普顿漫长的投资生涯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04
看上去很简单是不是?
这个简单操作背后的方法,其实并不简单。
第一个要点,是对大趋势的判断。
1939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从大萧条的谷底回升了一段时间,罗斯福新政也开始实施,尽管还处在困难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第二个要点,核心仍在于“低价”两个字。
邓普顿并没有去用复杂的方法计算公司的价值,相反只是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指标,就是股价低于1美元。
当时人们刚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人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极度悲观的情绪当中,股价的低迷已经充分地反映了这种悲观情绪。
这个时候,只要选取价格最低的股票,就有可能在接下来经济的复苏以及人们信心的复苏中获取最大的价格弹性。
05
还有一个例子。
在邓普顿买入的股票中,有一只股票因为回报非常惊人,成为了经典案例。
这只股票叫做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
这家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是每股100美元,在邓普顿1939年买入的时候,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很不好接近破产,它的股价已经跌到了每股0.125美元。
结果几年之后,它的股价从0.125美元,上涨到了5美元,涨幅达到39倍。
1939年后,美国经济在复苏
事实上,当时上市的美国铁路公司有很多家,比如另外一家铁路公司,它的经营状况就比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要好得多,这家公司50年来从没亏损过。
但是,如果邓普顿当时买入的是这家公司的股票,股价的涨幅就要小得多。
邓普顿的操作手法就是买入中国股民认为的“垃圾股”——低市值、低股价、业绩差。
但也正是这些“垃圾股”,涨幅最大,收益最高。
06
可能你会说,万一这个“垃圾股”退市了呢?
这个时候,就要求你的投资标的足够分散。
以邓普顿首次投资的例子。
虽然本金是1万美元,但是邓普顿一口气买入了104只股票,平均每只股票还不到100美元。
这么分散的投资,跟巴菲特价值投资要集中持股的理念并不一致。
在这次买入的时候,邓普顿仅仅只看了一个指标,就是股价低于1美元,这意味着他并没有对买入公司的基本面做深度研究。
所以在这次投资中,分散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事实上,若干年后,104家公司中有37家公司破产了。
当然,那个时候邓普顿早就把股票都卖出了,对他没有影响。
07
因为邓普顿的逆向投资方式,是在股市极度悲观的时候买入大量的低价股,然后等牛市时卖出获利。
但这个时间跨度太大了,所以邓普顿开启全球投资。
每个国家的股市情况都不一样,美股还没到极度悲观,但日本股市到了呀,或韩国股市到了呀,或英国股市到了呀......
1954年11月,邓普顿发起成立了邓普顿成长基金,首开全球投资先河。
首先,全球化投资可以让低价股的备选池变得大很多。
如果你只是在美国范围内选择低价股,你只有3000只股票可以选择,但是如果你把范围放到全球,你可能至少有2万只股票可以选择。
其次,同一个时间段,不同国家的前景和大众情绪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有着某种此消彼长、周期轮换的规律。
如果你要利用悲观和消极情绪带来的机会,那么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做比较和切换,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再次,低价股投资的方法意味着,你在买入之后,很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股价继续下跌的阶段。
这个时候,足够分散的投资对于控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全球范围做投资,显然能够更加分散。
08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经济进入了最低点,然后在国民极度悲观的气氛中,慢慢恢复。
但直到50年代,日本还是被看做是一个廉价商品的低收入制造商,在世界上不受重视。
不过就在大众还没有关注到日本的时候,邓普顿已经开始关注日本股市。
早在50年代初期,邓普顿就在日本找了一位会讲英语的经纪人,将自己的私人积蓄投资到了日本股市。
进入6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6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0%,美国当时大约为4%,但是从股市的估值来看,当时日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约是4倍,而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约是19.5倍。
市盈率越低,代表股票的估值越低,也就是股价更便宜。
换句话说,当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是美国的2.5倍,但日本很多股票的估值却比美国股票平均低了80%。
之所以股价如此便宜,是因为当时全世界都对日本有着一种偏见:日本是战败国,只会生产一些廉价的小商品,永远也赶不上美国。
在这种主流偏见的影响下,导致日本出现了大量的低价股。而正是邓普顿所梦寐以求的投资机会。
60年代初期,日本解除了对于外国投资者资金进出的限制,邓普顿马上把自己管理的基金投入到日本股市。
在邓普顿首次在日本投资之后的30年内,日本股票市场指数出现了惊人的涨幅,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东证股价指数增长了36倍。
邓普顿的基金因此在日本股市赚到了很多钱。
而在80年代末,日本股市进入最后的疯狂之际,邓普顿撤出了他在日本的大部分投资。
这是因为随着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当时日本股市的估值已经变得很高,而通过跟其他国家的对比,邓普顿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找到了更好的低价股。
这也反映了邓普顿在卖出股票时的重要方法:应该在什么时候卖出股票?
邓普顿的回答是,当你找到了一只可以取代它的更好的股票时。
这也充分说明了全球化投资带来的好处,如果同一时间段你只是投资于美国股市,那么收益率会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除了日本的投资之外,邓普顿在韩国、墨西哥甚至中国等等很多国家,都运用低价股策略抓住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创造了惊人的投资收益。
09
很多人都说创业板的低价股是“垃圾股”,但它们涨幅却是最高的,赚不到钱的股民就会说,这是因为中国没有价值投资。
我就很纳闷,你明知道低价股会涨,为什么不买?
你不买,然后人家涨了,又说中国股市不好。
所以到底是股市不好,还是你自己投资方式不好呢?
有人用价值投资赚了很多钱,像巴菲特。
有人利用市场情绪专挑低价股,也赚了很多钱,像邓普顿。
投资的关键,就看你坚持用什么方法。
你之所以亏钱,就是因为用价值投资的方式去买低价股,死抱着就不卖。
或用投机的方式去买优质股,涨一点就卖。
你死守茅台,十年能赚很多钱。
今年买入创业板低价股,上百个股票妥妥的一个月就翻倍,甚至翻好几倍,也能赚很多钱。
市场没有错,错的是你用错了方法去买卖股票。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我们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