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每个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细数那些曾放过话,要给员工建福利房的企业,其实还是有的,阿里巴巴为了圆员工的“买房梦”,2016年在杭州总部附近启动380套豪华员工公寓建设计划,并且员工购房可享六折优惠;董明珠曾公开表示,“要让格力8万员工,每人都有两室一厅的房子”;华为也有为员工准备价格比市场低且带精装修的员工福利房。
在我们的认知中,或许只有阿里巴巴、格力、华为这种上市大公司才会为了实现员工的“买房梦”而去大费周章的准备福利住房已经优惠的购房政策。
但实际上,有一家低调的企业,也为自己的员工建了员工房。并且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只要满足条件的员工都可以申请购买,若员工离职,他还会用原价将房子收回。
他的名字和企业虽然鲜为人知,但其企业实力可以说是民营企业队伍中的巨头企业,他就是张士平和他的山东魏桥集团。
张士平生于1946年, 是山东魏桥集团的创始人,出身普通的他,高中没念完就进入镇上的油棉厂当搬运工,100斤一袋的棉包每天都得抗几十袋。为人勤快做事认真的他得到了厂长的赏识,将他的职位升至消防队长。在之后随着自己努力一路升职,慢慢地从一个小小的搬运工坐到了厂长的位置。
1985年,国内棉花市场进入棉花卖不出去、棉花厂收益极低的艰难时期,张士平为了厂里的业绩,带着几名厂里的高管背着棉花去到处推销,在这过程中遭到了无数人的拒绝。为了把厂里的棉花卖出去,他换了一种方式,并于1986年成立了一家毛巾厂,并在毛巾厂成立的这一年获得了几十万的利润。
九十年代中期,棉纺行业形势极差,许多企业撑不住走向了倒闭、破产,张士平在这期间却做出了他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开始收购倒闭棉纺企业的厂房和设备,扩大了自家厂子的规模。正是因为如此,张士平获得了“是一个有逆向思维的人,非常聪明”的评价。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没有错,这些辉煌的经历也为张士平创立魏桥集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魏桥集团成立,并且其他的棉纺厂规模达到了28万锭。
并在之后的发展中张士平接连收购大厂,扩张自己的销售渠道,还通过香港将产品往全球范围销售。短短五年时间,厂里的出口总额年增长率高达70%,应收金额231亿,与此同时,魏桥棉纺厂也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棉纺企业。
1998年,在政府5000万公债的基础上,张士平又筹集了5000万,响应国家号召陆陆续续建起了两家独立电厂,并随后涉及了印染行业;并且在之后又在采矿领域有所涉及;乃至今日电解铝方面实现的可观创收令其成为集团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虽然魏桥集团看上去没有什么名气,也极少在生活中见到其身影。但是其综合实力不容小觑,魏桥集团旗下拥有11个子公司,员工人数高达15万人。并且几乎年年都在世界《财富》500强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据数据显示,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魏桥集团排名第308,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上魏桥集团位列第13名。
魏桥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张士平的努力,但同时魏桥也为张士平带来了数以万计的个人财富累积。2018年,张士平以650亿的身价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6名,并且长期以来一直稳坐山东首富的位置。
2018年,张士平卸任,并将魏桥集团交给儿子张波全权接管。成为魏桥集团的掌权者后张波继续坚持张士平所倡导的实业精神,2019年,魏桥集团全年销售额达到了2800亿元,其中利润就有78亿元,纳税金额高达102亿元。
虽然魏桥集团2019年的营收将近3000亿元,但是依然没有选择上市,这跟张士平的坚持有关,他认为自己是实实在在的实业家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实业上。
2020年5月,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张士平之子张波以家族277.5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位列第91位。并于7月在福布斯2020中国慈善榜上占有一席之地,捐赠总额高达8000万元,排名第45。可见,张波不仅将父亲张士平的实业精神延续至今,自身也是一个慈善精神十足的人。
张士平这一生除了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外,他的人生观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他曾公开表示:“人结束生命时带不走任何东西,而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本文由财经先声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