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半导体芯片产业,可谓是用了“举国之力”,在税收层面不仅减免了半导体领域企业10年的税收,并且在人才、资金方面都予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并且已经下达了“命令”,要求在5年之后实现国内7成芯片都是国产率。
那么不禁有人会问,在目前我们和美国技术差别这么大的前提下,5年实现70%的自给率,这真的能实现吗?我们只用一些这段时间我国半导体领域取得的突破就能回答了。
此前,我国芯片设计能力只有华为海思一家能够达到标准的7nm制程级别,除此之外并无第二家,但是现在有了,此前被美国狠狠的“敲”走了二十三亿美元的中兴也在近期完成了对7nm芯片设计的研发,而不仅仅是初具研发能力,而是已经可以实现商用。
此外,中芯国际用来对标7nm芯片的“N+1”芯片,也在近日完成了测试,明年差不多就可以实现量产,那么华为的芯片困局也就不再是困局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的“N+1”芯片不仅在功效上和台积电生产的7nm芯片相差无几,而且用的还是非EUV光刻机,一旦这个芯片实现了量产,那么也就意味着我国就不会再因为高端光刻机的缺失而被美国卡住“命运的咽喉”。意料之中!中科院入场后,中企也开始动作了,这次是强强联合。
于此同时,在光刻机研发领域方面,现在中科院也已经下场开始牵头打攻坚战了,虽然我们距离量产出顶级的光刻机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相信在中科院的带领下,我国在中低端光刻机上一定会再上升一个台阶。
如果仅仅只是国内我们自己“坚强发育”肯定也是不够的,至少方式还没有用尽,外部可借助的力量全部都用上,才真正称得上是尽全力。这不,中企对ASML的老对手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也抛出了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