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烹饪协会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仪式上,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广州酒家总经理何伟晖三位嘉宾就树立中国餐饮品牌标准体系,提升中国餐饮行业竞争力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后疫情时代:民族品牌将成中国餐饮主力军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创,同时也让中国餐饮行业对未来的发展模式有了新思考。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认为,中国餐饮业规模巨大,但是餐饮业的品牌集成度并不高,品牌影响力也不大,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较大。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建立餐饮品牌体系,共同培育支持中国餐饮品牌。“中国餐饮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将提振我们的自信心和能力。”
对此,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表示,在未来一段时期,餐饮业发展主基调和内涵将有变化,既要通过稳增长为消费和就业创造空间,又要以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增长能力;既要弘扬传统工艺和饮食文化,又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集中度,使它既具有极大的创新包容性,又能保有餐饮自身的传统特色。这一过程中,民族餐饮品牌将成为主力军。
姜俊贤认为,过去餐饮企业一味追求米其林评价,与我国对企业的评价体系的方式有关。中国餐饮行业应该形成一套科学、公正、完整、可操作的评价体系,通过树立标杆企业,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餐饮业的社会地位。
作为有着80年历史的餐饮企业,广州酒家总经理何伟晖表示,建设餐饮企业品牌标准体系,助力推进中国餐饮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播推广工作至关重要。
创新驱动:让中国餐饮企业换发新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2020年1—7月全国餐饮收入为17891亿元,同比下降29.6%,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9%。尽管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市场回暖的积极政策,对行业复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经营情况依然没有恢复到正常区间。
作为“老字号”企业,广州酒家以“科研创新+智慧营销”驱动企业提速发展,在疫情期间转危为安。据何伟晖介绍,疫情暴发后,企业预见性地调整食品工业的生产安排,布局渠道及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利用“餐饮+食品”的双业态优势,全力保障市民生活供给,实现销售互补、资源共享、成本分流、供应增速,夺取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的双胜利。
“坚定不移地看好后疫情时代餐饮业的发展前景。”傅龙成表示,餐饮业既是商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助力中国餐饮业,提升中国餐饮的软实力,势必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贡献出一份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