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浦东先行先试立潮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东海大桥如线,伸向大海。大桥前,拱形排列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大字引人注目。这里是全国百余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向着更高开放形态的综合保税区目标加快建设。

东海之滨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运行已满周年,正在加速勾勒更高水平开放的未来模样。

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折射浦东开发开放之路一个鲜明特点: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展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挺立潮头。

勇担国家使命

浦东,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

…………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明确使命,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经验。

1990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号角吹响,我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浦东新区开始成为连接国际商贸的关键节点。

两年后,伊藤忠商事领到外高桥保税区首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所设立的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企业。

“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开设贸易公司的项目建议书。”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森常隆说,上海伊藤忠现已升级为管理性公司地区总部,“受益于浦东的开发开放,我们在这里扎根、成长。”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任,交给了上海、交给了浦东。

坚持一切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浦东在试验田里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至今已有328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到全国。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定扩大开放的决心,并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党中央立足外部发展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也赋予了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新的使命。”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浦东,正是上海实施这3项新的重大任务的核心地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很大一部分区域就在浦东。自2019年8月挂牌成立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已落地46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吸引投资已超过3100亿元。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位于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仅用7个月就完成筹备工作正式开板。截至10月28日,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达189家,总市值超过2.9万亿元。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浦东拉长长板、贡献长板。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集聚在浦东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有力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发展。

挺立开放潮头

陆家嘴设计之初,中国、意大利、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设计师各自拿出规划设计方案。上海联合工作组吸取其中先进理念和布局特点,反复听取专家意见,最终拿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规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地区规划进行国际咨询,诞生了第一个汇集国际智慧的规划方案。

“开放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最大特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近年来,浦东坚持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开放的能级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

——率先探索制度型开放。上海自贸试验区揭幕后的第二天,浦东推出了我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列明190条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随后,负面清单逐年瘦身, 2020年版已减到30条。

负面清单以外,浦东实施备案制,外商投资办理时间由8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如今在浦东,95%以上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

至今,浦东已形成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

——持续扩大开放领域。一手抓服务业制造业扩大开放。浦东率先推出2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累计落地企业超过3500家。在外商独资医院、外商独资汽车制造、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等55个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

一手抓金融开放创新。浦东于201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金融领域开放提供测试平台,满足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需求。截至目前,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本外币境外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2万亿元。

“浦东改革开放的进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朴学谦说。

构建起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浦东拼闯劲,也拼巧劲。

针对离岸贸易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订单流、货物流、资金流“三流分离”条件下的支付问题,浦东新区探索“白名单”制度,解决贸易真实性审查问题,让合同、订单、资金不再“兜圈子”,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就能实现“汇流”。

今年4月,在完成实现离岸贸易跨境结算手续后,沃尔沃建筑设备将亚太总部迁至浦东。“浦东的政府部门探寻症结根源,寻找解决途径,以持续的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董事、副总裁詹旭表示。

今天的浦东,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总部的选择。今年,世界最大的工业软件提供商达索系统公司也把亚太总部搬到浦东。截至目前,浦东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量已达350家,不少企业还将单一功能总部升级为投资、管理、贸易、结算等复合型总部。

奏响改革强音

浦东大道141号,浦东开发陈列馆。30年前,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在这里挂牌成立。当时用于接待外宾和接洽外商的木质柜台,仅有三四平方米的空间。每天却要接待二三十批、近百人次。这里是外商对浦东营商环境的“第一印象”。

1996年,“一台”变“一门”。浦东新区推出投资项目审批“一门式”服务,将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审批时间从60天压缩到10个工作日。

近年来,浦东坚持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叫响“一网通办”。2018年,浦东线上327项区级涉企审批事项100%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从“先照后证”到“证照分离”,曾诞生在浦东的新词,现已在全国耳熟能详。但浦东改革不停顿,发力拿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

“通办”正向“智能办”升级。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受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业务时,使用智能服务当场生成申报材料,并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对申报材料进行智能预审,整个过程仅用时10分钟。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目标就是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说。

2019年7月,浦东推出“一业一证”改革,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在过去,新开一家便利店,要先领取营业执照,再分别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现在用一张综合许可证就能申领。”10月30日,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综合服务部负责人孙琦成功申办了便利蜂碧波路店的“行业综合许可证”,此时距离递交申请材料仅过去3个工作日。

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企业痛点堵点,浦东在全国率先研究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解决创新成果变产品、产品变商品难题。

以先行改革闯新路,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鲜明特点。这是浦东创造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若干个第一:率先推开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推进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等制度创新……

201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浦东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

奏响改革强音,浦东正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记者 钱一彬 谢卫群 毕梦瀛)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