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交出成绩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今年试水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机制成效明显,这项被李克强总理称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11月12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终于上交了“成绩单”:执行到10月底,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资金当中,中央财政下达了1.695万亿元,进度是99.7%;各地形成支出1.198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的70.9%,高出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上述会议上说:“这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水平,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为各地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突出表现在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的直达上。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和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资金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随后,各地区、各部门一直在持续推进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工作。许宏才表示,截至10月底,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良好的,预算下达的任务基本完成。

在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资金当中,中央财政下达了1.695万亿元,进度是99.7%,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未下达的主要是预留后续疫情防控补助资金。省级财政分配下达了1.615万亿元,占中央下达指标的95.6%,没有下达的主要是按照政策规定,省级留用一部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以备不时之需,以及其他方面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中央财政资金下达后,省级财政当了“过路财神”,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基层。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各地已将包含32.63万个项目的1.607万亿元预算指标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形成支出1.198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的70.9%,高出序时进度4.2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深圳、厦门、山东、四川、青岛、广东等地区支出进度超过80%,进展较好。

效果是明显的。许宏才表示,这部分资金惠企利民政策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在支持减税降费、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在保居民就业方面,用于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资金支出460亿元,困难群众生活的补助资金已支出1300亿元,有效、有力地支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在保基本民生方面,用于民生的资金达到了9636亿元,占中央直达资金的57%,支持兜牢民生底线……

而资金下达速度更是明显提高。李克强总理此前曾公开表示,往年财政资金层层分解下达平均用时超过120天,今年新增资金预算指标7天就下达到基层。

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今年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一机制推动规模性纾困政策迅速落地,成效不断显现。要求各部门总结今年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郝磊介绍说,目前,常态化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21年,财政部将适当拓展,并且对纳入范围的项目整体实行直达管理。

“初步想法是,聚焦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等重点领域,把可以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和用于直接保基层财力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资金的范围。”郝磊说,这样安排,直达资金覆盖的领域更广、规模更大、精准度更高,基本上能够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的全覆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