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

新突破

“顺德芯”新突破!赛昉科技发布全球首款RISC-V AI单板计算机

“顺德芯”技术应用领域迎来创新性突破。记者从佛山市顺德区科技局获悉,1月13日赛昉科技在主题为“芯未来”的新品发布会上,重磅发布全球首款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RISC-VAI单板计算机——星光AI单板计算机(Beagle-V)。这意味着RISC-V生态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赛昉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RISC-VAI单板计算机。顺德区科学技术局供图赛昉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徐滔介绍,星光AI单板计算机是一款搭载了赛昉科技基于RISC-V视觉处理SoC芯片的低成本、无风扇单板计算机,具备了当今台式机的所有可扩展性功能,体积小巧、价格低廉且噪音低,凭借Linux与RISC-V的相融合

99.99%良品率达成 Micro LED又有新突破

本文转自【太平洋电脑网】;Micro LED一直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它拥有OLED屏幕的所有优势,还不会出现烧屏问题,是OLED的完美继任者。不过Micro LED最大的问题是其生产难度巨大、工艺复杂、良品率低,很难做到大规模生产,因此目前的价格极其昂贵。 不过近日,Micro LED有了新进展。据外媒 DisplayDaily 报道,近日加拿大公司 VueReal 宣布其 Micro LED 屏幕技术取得了突破,良率高达 99.9996%。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倒装结构的 Micro LED 芯片。 据了解VueReal 的发光芯片大小仅为 8 微米,并且工艺简单,产量高。VueReal 技术

揭秘油气新突破背后的硬核科技

6000.08万吨!12月27日上午10时,我国第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数字化显示屏上,油气生产曲线跨上年产6000万吨油气当量高点,其中生产原油2451.8万吨、生产天然气445.31亿立方米,超越大庆油田的巅峰产量,中国石油工业新的里程碑诞生。面对“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世界级难题,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的新突破背后,有着怎样的硬核科技支撑?从“磨刀石”里“挤”油气的绝技从“磨刀石”里挤油气,一直被用来形容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此说因何而来?石油专家指出,长庆油田含油气层位的岩石致密程度高,被称为滴水不进的“磨刀石”,外国专家认为没有经济开采价值。如何把油气资源从“

中国电信5G商用有新突破

独立组网率先商用,云网融合、网信安全加速部署—— 中国电信5G商用有新突破“率先将全球最大规模的5G SA(独立组网)网络投入商用,持续引领云网融合潮流、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中国电信以“三个全球领先”树立起5G商用的业界标杆。未来,中国电信仍将加速创新驱动,共建共享5G网络,提升量子通信服务能力,以三大引领凝聚产业生态新力量,助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全球最大规模的5G SA(独立组网)网络率先投入商用,同时发布深度定制5G云手机,宣布实施云终端合作计划,持续引领云网融合潮流、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此外,中国电信还将目光投向量子通信领域,为百城万企提供量子安全云和量子安

青岛自贸片区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实现新突破

中国山东网5月9日讯 5月7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保税港区注册企业山东东明石化新润丰石油贸易有限公司作为接货方的181万桶阿曼原油在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的上海能源中心青岛港保税交割库进行了实物交割,这标志着青岛片区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正式启动。2020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自贸区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保税船供油等一系列政策突破,积极构建油品全产业链条,制定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前湾保税港区油品贸易企业“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施方案》,促进油品贸易产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已积累油品贸易企业200余家。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依托资源服务优势,获得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指定交割仓库

冰刻研究取得新突破

仇旻团队部分成员合影。西湖大学供图从冰层沉积开始到吹除废料结束,加工全程不涉及化学溶剂。西湖大学供图在薄至300纳米的冰胶上刻画图案,图中最小的微型雪花直径仅1.4微米,所有比例尺长度均为1微米。西湖大学供图还记得儿时看过的冰雕展吗?宫殿、动物、丛林,让人不得不赞叹匠人的高超技艺。如果,这样的冰雕是在仅有八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的光纤末端上,并且同时雕刻上百件,那又是怎样的风景?过去两个月,西湖大学仇旻研究团队,在《纳米快报》《纳米尺度》《应用表面科学》等期刊连续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对小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冰雕”游刃有余,从精确定位到精准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为模具制作结构、加工器件,一套以

中国量子计算新突破 外媒赞这是重要里程碑!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12月4日公布了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重大突破。“九章”的问世,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对于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媒体和机构纷纷给予关注。△12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的最新成果,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和“一个重大成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 ,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来自日本的“富岳”则要用6亿年 。实验结果显示,“九章”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富岳”快100万亿倍; 等效来看,“九章”比去年谷歌发布的

环球聚焦点丨中国量子计算新突破 外媒赞这是重要里程碑!

来源:环球资讯+国际学术期刊《科学》12月4日公布了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重大突破。“九章”的问世,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对于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媒体和机构纷纷给予关注。△12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的最新成果,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和“一个重大成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来自日本的“富岳”则要用6亿年。实验结果显示,“九章”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富岳”快100万亿倍;等效来看,“九章”比去

鞍山聚焦“三篇大文章”推动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近日,新一代人工智能AutoML自动机器学习工业检测应用平台暨深兰科技(鞍山)有限公司及东北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在鞍山市深兰大厦正式启动运营。以此为契机,深兰科技将在工业智能化、城市智能化等领域与鞍山市深入合作,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深兰科技开展深度合作,在引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同时,加速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是鞍山市当下着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的一个生动缩影。眼下,聚焦“三篇大文章”,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钢铁、菱镁、

安徽粮食总产、农民收入实现新突破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安徽粮食总量稳定站上800亿斤台阶,排名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11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我省“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农产品保障有力“十三五”时期,安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今年全省夏粮总产334.38亿斤,较上年增长0.9%,实现“十七连丰”,预计全年粮

梅花桩上练真功!腾讯公布机器人移动技术探索的两项新突破

11月20日,腾讯公布了其在移动机器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四足移动机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轮式移动机器人首次对外亮相。Jamoca 是国内首个能完成走梅花桩复杂挑战的四足机器人,而自平衡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入选了机器人行业的顶级会议 IROS 2020。这两项进展均来自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属于移动方向上的技术突破,也是机器人最基础的能力之一。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于2018年成立,致力推进人机协作的下一代机器人研究,打造虚拟世界到真实世界的载体与连接器。目前实验室主攻移动、灵巧操作和智能体等三大通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聚焦于多模态移动机器人的研发

生物技术新突破 “豪猪”分子标记系统可追踪微小物体

生物技术新突破——“豪猪”分子标记系统可追踪微小物体科技日报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日报告了一项生物技术最新突破——美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一个利用DNA序列来超快速标记物体的系统,并将其命名为“豪猪”(Porcupine)。“豪猪”分子标记系统可用于追踪物体,即使是在射频识别(RFID)标签或二维码不适用的很小的物体上也可以用,同时,它的标签可以通过便携式设备在几秒钟内进行解码。RFID和二维码目前已十分常见,这二者在阅读器与标签之间建立了非接触式数据通信,以识别目标。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譬如RFID可用于动物晶片、汽车防盗、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

最快10年超越美国!中国核电再获新突破:“国和一号”研发完成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清洁、高效等特点,被当今世界各国所追捧。近日,我国在这一领域迎来了重大进展。据央视新闻9月28日报道,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宣布,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CAP1400)”完成研发。据悉,“国和一号”自2008年起启动研发,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研发过程中有477家单位参与,工程设计人员更是多达26000多名。该项目的顺利研发具备重大意义,“国和一号”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的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推动了我国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国家电投核能总工程师郑明光表示,“国和一号”能提供强大电力,每小时可以为电网提供150万度电,每年能够提供将近130亿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