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

鸿沟

智慧助老 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助力红星社区跨越“数字鸿沟”

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如何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数字技术成为时下热门话题。为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学会更多的智能手机操作技巧,充分享受到手机带来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6月17日,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号召,来到长沙市雨花区红星村社区开展了“智慧助老,和老人一

跨越“数字鸿沟”,成都这个社区的老人有了“点单上门服务”

国庆节一到,忙着换季收捡衣物、被子的事情就安排起来了。往常,家住成都武侯区的退休医生杨婆婆都要发愁这些日常杂事:虽然家务劳动量不算大,自己常年患有哮喘,半天时间做下来还是恼火。从2017年开始,她每年都通过“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找来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衣橱整理2小时,消耗80积分。由

社科院最新报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弥合城乡“数字素养鸿沟”

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报告中首次调研了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现状,并带来“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农民数字素养得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90后数字素养得分最高”“个人电脑等数字化工具的价值尚有很大开发空间”等发现。报告还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需从“新IT”基础设施和数字素养两方面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以促进数字科技真正赋能于农村和农民、推动乡村发展。平均得分43.6,国民数字素养亟待提升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拥抱

人大代表杨元庆:科技致善 帮“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3月2日消息,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在京启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围绕发挥科技力量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供应链金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职业教育,稳就业,促进“中国智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发挥智能科技作用,帮助“”跨越数字鸿沟;提高企业碳中和治理能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等几大方面,今年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多项建议。“新IT”赋能实体经济,加速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并不断催生出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勿让老年网民才过“鸿沟”又掉“陷阱” 关注互联网“内容适老化”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随着国家相关措施的出台,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在智能技术操作方面已经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之路。不过,在技术适老化改造迈出第一步之后,互联网的“内容适老化”改造更需随即跟上。为老年网络用户群体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让他们能够规避风险快乐“冲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推进。老年网民“冲浪”生活风险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4亿

数字鸿沟:无声无息的“老年”之痛

本报记者 金晓宇今天不写新闻,写一个故事吧。不久前,我和朋友去北京的龙湖长楹天街吃饭,商场的入口处按照惯例需要检查健康码。通常,只要打开微信或支付宝扫码登记即可,并不费事。但不知为何,人流并不算多的入口处却有些堵塞。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被“困”在了那,而原因竟让人啼笑皆非——他没有健康宝,也不会用什么微信、支付宝。什么?我心里一惊。这都21世纪了,竟然还有人不会用这些最基本的手机程序?而且疫情的常态化防控都那么长时间了,竟然还有人没有健康宝?商场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询问老人的情况,只见大爷掏出了一个早已被淘汰的傻瓜手机。得!完蛋!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别的就甭指望了。冬天的风呼呼的刮着

助力中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浙江移动这样付诸行动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要求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快车,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组织优秀讲师队伍走进营业厅,为老年人送上智能手机应用课程;通过宽带电视搭载“家庭课堂”,帮助老年人在家就能自学智能手机操作;通过搭建“移动微服务”管家微信群,在线上为老年客户答疑解惑……一直以来,浙江移动潜心推出多项举措,为老年人送去科技服务“及时雨”。今年5月,浙江移动宁波分公司与宁波市市科协、市老干部局、教育局等单位合作,开启了“与5G一起智起来”2020年宁波市中老年

大字版、语音版、一键达……上海倡议软件开发者从供给侧消弭“数字鸿沟”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上海12月26日电(记者杨有宗、周琳)26日,在2020上海临港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发起从供给侧消弭“数字鸿沟”,解决老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倡议,提出从软件开发侧、服务供给侧为老人带来更多便捷应用。倡议提出,提供软件产品的企业应关注老年人需求,依据老年人习惯,开发打造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一键达等适老化无障碍版本,积极开发无感操作的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倡议认为,科技向善,需用技术为先。开发者在软件应用开发过程中须充分考虑老年人便捷性和感受度,在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等方面优化功能设计与开发,遵循常

「一起跨越“数字鸿沟”①」八旬老人也过上智能生活

编者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到2.54亿,占人口总数的18.1%,65岁以上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即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口,悉数步入老年人行列。换言之,老年人已经不是特殊群体,而是日益庞大的普遍群体,不应该因为缺少掌握智能化工具的技能,而被智能化社会拒之门外。其实,教老年人和教小孩子非常类似。同样容易忘记之前所学,需要反复教反复练;同样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抽丝剥茧循循善诱;同样身体机能有限,教给他们的技能应当是简单易行的。不同的是,不论是家庭成员还是其他社会成员,往往对懵懂的孩子有着无穷的耐心,却对渴望学习

弥合数字鸿沟 共享发展红利(国际视点)

原标题:弥合数字鸿沟 共享发展红利(国际视点)核心阅读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速。国际宽带使用量持续增加,但不同国家、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数字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国际电信联盟敦促各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地区和国家间数字合作,努力弥合数字鸿沟,确保可持续的全民互联互通。国际电信联盟近日发布的《衡量数字化发展:2020年事实与数字》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在使用互联网。从2015年到2020年,4G网络覆盖范围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一倍,到2020年底将覆盖全球近85%的人口。报告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数字鸿沟问题进一步凸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农村、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基础

从技术鸿沟到身份建构,数字化对老年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随着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的使用不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9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8.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6月我国9.04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10.3%。近期,舆论不断爆料多起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的各种窘境,他们被认为是数字化时代的“弱势群体”。争议之余,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前要“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当大

跨越数字鸿沟 老人需要我们

进入12月,各大超市卖场的年终打折活动又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同过去的活动不同,现在商家活动更多是在线上抢券。快节奏生活下的排队尴尬“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个微信发在朋友圈?”近日,记者在某超市购物时,一位阿姨希望记者帮她发送一条朋友圈的微信,好换取免费领取蔬果清洗盆的机会。这样的一幕,并非偶然。如今,数字鸿沟不仅让老年人同这些年终折扣活动距离越来越远,更让他们在很多时候手足无措。“这么多人,商家的自助结账系统开不起来,真的很不方便。”在市区某大型超市,正在等待结账的张女士抱怨道。当天正值周末,该超市所有开放的结账柜台都挤满了人。与结账柜台人气很旺不同,自助结账区仅有三台设备开工,每台设备前还配有专人

消除老年“数字鸿沟”:“一键叫车”功能上线 老人打车不再难

央视网消息:约车软件不会操作,只靠招手打不到车,线上支付又搞不定,现在不少老年人感叹外出打车太难。针对这一情况,日前,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推出“一键叫车”功能,让老年人打车不再难。上海70岁的卢阿姨最近开始使用“申程出行”这款打车软件,她只按了一下屏幕上大大的叫车键,几分钟后车就到了。据了解,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目前已覆盖了上海所有出租车企业。为了帮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消除他们打车的难点、痛点,这一平台的打车软件“申程出行”在使用上尽量让老年人看得更清楚,操作简单。数据显示,上海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约531万,每天如果其中有1%的老年人打车,客单价20元,那么一年就是一

紧急按钮一键呼救、平台代叫出租车……科技为老服务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图说:天与助老员陈均为老人办理出院手续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老年人因“数字鸿沟”而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便利的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在养老服务上,最近有一则新闻引发了更多的思考。10月12日晚,家住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街道74岁的吴爷爷突感呼吸不畅,通过家中安装的一键呼叫器,向天与援助服务平台紧急求救。第二天一早,平台又接到了老人爱人的求助,需要平台协助代办住院手续。天与养老平台立即指派助老员陈均紧急前往医院。助老员帮助老人就诊、安排住院、帮助请护工,几天后吴

中关村为实验室项目做路演 填平实验室与市场鸿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吸附式加工机器人关键技术与装备、面向机器人安全的电子皮肤技术研究、柔性机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近日,北京中关村为开放实验室首批33个智能装备领域概念验证项目举行市场合作路演。实验室概念验证项目是指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内,依托国家各类重点研发专项,已经取得基础研究等成果,为减少转化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进一步开展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的项目。概念验证项目旨在通过1~2年的验证时间,形成原理样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与企业开展合作或注册成立新公司。近年来,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各单位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旨在“填平”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与可

青年程序员的年龄鸿沟:过了35岁还有价值吗?

穿格子衬衫、戴黑框眼镜,平日里不善言辞,只顾坐在电脑屏幕前“无情”地敲击键盘,偶尔还会对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发出几声叹息——这是如今社交媒体上众多网友对程序员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对此,程序员也会自嘲式地自我解构——戏称自己为“码农”。如今,互联网行业无疑是程序员最集中的领域,几乎所有互联网技术都由程序员创造和驱动,例如那些已经深度参与人们工作生活的手机应用程序(App),其顺畅运行的背后都是一串串由程序员写就的代码。数字技术的落地、人们的数字生活体验已经离不开这个群体。但是,你真的了解程序员吗?程序员的日常就是不停地写代码吗?这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吗?中国的程序员群体是不是已经“过剩”了?……各

中国将公布第三季度GDP数据,美媒:中国将展示其经济正进一步摆脱疫情造成的鸿沟

【环球时报记者 于文】“中国将向世界展示,其经济正在进一步摆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鸿沟,并与其他苦苦挣扎的国家区分开来。”彭博社18日称,中国将于19日公布今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值,预计该数字将为5.5%,“这将弥补中国经济今年前三个月历史性收缩带来的所有损失”。法新社称,其调查分析预计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约为5.2%。“所有人的目光周一都将聚焦中国,它将发布大量数据,包括第三季度GDP增长率、9月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以及零售数据。”雅虎新闻网18日发文称。法新社17日称,该媒体调查的13个机构的分析师预计,中国7月至9月的经济增长将达到5.2%,并预测中国今年全年经济将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