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中的“躺平”黑洞:NGC 5084 的奇特结构
通过结合档案数据和尖端技术,天文学家首次揭示了NGC 5084的奇特结构。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现有理论,还为理解星系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未来,更多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这一宇宙谜团的完整故事。
通过结合档案数据和尖端技术,天文学家首次揭示了NGC 5084的奇特结构。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现有理论,还为理解星系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未来,更多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这一宇宙谜团的完整故事。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团队联合其它天文台,观测到 M87 黑洞爆发了十年来首次高能伽马射线耀斑,为深入理解黑洞喷流、高能粒子加速机制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来自科隆大学的 Florian Peißker 博士发布论文,在距离银河系中心 0.1 光年发现了 IRS 13 星团,并在其中发现了中质量黑洞的证据。
IT之家 3 月 30 日消息,国际天文团队借助“超级新星全天空自动巡天”(ASAS-SN)望远镜,于 2020 年 12 月发现了一个黑洞双星系统,并将其命名为 ASASSN-20qc。该黑洞双星系统由两个黑洞组成,距离地球 8 亿光年,其中巨型黑洞的“体重”是太阳的 5000 万倍,而即便是较小
IT之家 3 月 3 日消息,美国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两个“紧挨着”的超大质量黑洞,位于椭圆星系 B2 0402+379 中,两者总质量是太阳的 280 亿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质量黑洞双星系统(black hole binary)。IT之家注:B2 0402+379 星系又称射电星系 4C+37.
IT之家 1 月 1 日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今天上午在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用PSLV-C58 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XPoSat(X 射线偏振计卫星)。这是印度首颗 XPoSat 卫星,设计寿命 5 年,旨在研究强 X 射线源的偏振并探究神秘的黑洞世界。ISRO 介绍称,XPoSat 是印
我们知道,如今的宇宙极其空旷,如果把宇宙中的物质全部打散然后均匀分布,那么每立方米仅有 6 个氢原子!这相当于在地球这么大的空间里只有一粒沙!虽然如今的宇宙极度稀疏,但是按大爆炸理论来说,宇宙的早期应该非常致密。如果密度足够大就会形成黑洞的话,那为什么当时的宇宙没有直接坍缩成一个大黑洞呢?根据广义相
IT之家 11 月 7 日消息,借助 NASA 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数据,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的一个巨大黑洞,其质量相当于所在星系所有恒星质量的总和。阿科斯・博格丹 (Akos Bogdan)及其团队在距离地球 35 亿光年的星系团 Abell 2744 方向的
IT之家 10 月 2 日消息,先马推出了一款黑洞系列 ATX3.0 金牌全模组电源,可选 750/850/1000/1200W 版本,首发价 599 元起。该电源采用了简约的黑色设计,拥有 80PLUS 金牌认证,支持ATX3.0 规格,有 12VHPWR 接口,可以搭配 RTX 40 系列显卡
说到黑洞,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带吸积盘的造型。吸积盘就像是黑洞的餐盘,有它在就说明黑洞就餐还没结束。由于吸积盘会向外发出大量辐射,所以目前观测到的黑洞,几乎都是这种正在进食中的黑洞。然而总有一些黑洞,可能是食物匮乏,也可能是已经酒足饭饱,总之它们已经停止了进食,处于一种暂时休眠的状态。由于没有了吸积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F 中文 (ID:kexuejiaodian),作者:SF黑洞会吞噬周围的物质,形成一个旋转的吸积盘。但理论还预测,吸积盘中的部分物质会被强大的磁场束缚,无法落入黑洞。最近,科学家就利用我国 X 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等多台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了这种现象。文 |陈强近日,科学家利用
【新华社微特稿】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发现目前已知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位于地球以外1600光年。 据美联社5日报道,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研究人员4日报告上述发现。研究人员说,这个黑洞被命名为Gaia BH1,位于蛇夫座星系,是太阳质量的大约10倍,与其伴星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先前
最新研究发现,黑洞在吞噬小恒星后会喷射出物质,就像人吃饱饭会打嗝一样。 据报道,2018年的10月,一颗距离地球约6.65亿光年的小恒星由于距离一个黑洞太近而被撕成碎片,并被黑洞吞噬,随后陷入了平静。然而三年后,同一个黑洞再次照亮了星空,这件事却让天文学家有点吃惊,因为它当时没有吞噬任何新的东西。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一段音频片段,声音是根据2亿光年外的英仙座黑洞的压力波而合成的。据报道,这段音波来自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8月2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太空中没有声音的误解源于大多数空间是真空,无法让声波传播。”但天文学家发现,事实上,星系团存在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5日说,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意外发现了90亿年来成长最快的黑洞。 这个黑洞代号简称J1144,质量是太阳的30亿倍,平均每秒钟可“吞噬”一个地球大小的天体,其所在类星体亮度是银河系所有光亮度之和的7000倍。 研究牵头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昂肯说,研究人员通常经由
【英媒:#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张照片揭晓#】#天文学家公布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 据路透社华盛顿5月12日消息,科学家周四首次发布了银河系中心的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它会吞噬任何在其巨大引力作用范围内的物质。 报道称,这个黑洞——被称为人马座A*,或SgrA*——是第二个被成像的黑洞。
5月12日晚,在中国上海等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 这一成果给出了该天体就是黑洞的实证,为理解这种被认为居于大多数星系中心的“巨兽”的行为提供了宝贵线索。该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射电
北京时间5月12日晚上9点,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这一成果给出了该天体就是黑洞的实证,为理解这种被认为居于大多数星系中心的“巨兽”的行为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据介绍,该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
图片来源:ETH 人类见证了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同时,这也是时隔3年人们所目睹的银河系第二张黑洞照片。 北京时间5月12日晚间,世界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展示了位于地球所在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的首张照片。 人马座A*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其质量大约相当于太阳的400万倍,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目前,科学家对迄今首个发现的的最新观测,使天文学家对中最神秘的天体产生疑问。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系统中包含迄今为止未经引力波探测到的质量最大的恒星质量等级黑洞。天鹅座X-1中的黑洞是最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之一,它于1964年被发现,它是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基普·索恩(Kip Thorne)之间一场著名科学争论的焦点,1974年霍金打赌称该恒星系统中没有黑洞,但1990年霍金承认之前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由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使用超长基线阵列——一个由分布在美国
2014年11月,全天候超新星自动搜索系统(ASAS-SN)首次探测到了这些闪光。当时,天文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源自ESO253-G003星系中的超新星。但在2020年,当佩恩在查看ASAS-SN上有关ESO253-G003的数据时,她发现了来自同一处的多个闪光。
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最新研究表明,通过重连线,我们可从中提取能量。这听起来有一定的科幻色彩,但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就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预言——旋转的黑洞拥有大量可利用的能量。过去50年里,科学家一直努力试图获得黑洞能量。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提出理论称,衰变可从黑洞中吸收能量。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称,黑洞能通过量子力学释放能量。科学家罗杰·布兰德福德(Roger Blandford)和罗曼·兹那杰克(Roman Znajek)认为,电磁扭矩是提取黑洞能量的主要方式。最近发表在《物理评论D》上的研究报告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俄罗斯天体物理学家认为,中心的某些超大质量实际上可能就是“”,可以让太空飞船“抄捷径”飞往更遥远的目的地。在广义相对论中,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已经预言了虫洞的存在。他认为,虫洞连接着空间或时间上的两个点,只是它们现在还没有被人发现。现在,俄罗斯中央天文台的专家们认为,某些异常明亮星系(被称为活动星系核)中心的“黑洞”,很可能是这些虫洞的入口。图1:俄罗斯专家认为,某些被称为活动星系核中心的“黑洞”很可能是虫洞的入口虽然这些虫洞在理论上是“可穿越的”,太空飞船应该可以穿过它们,但它们通常被强烈的
研究黑洞的彭罗斯今年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谁再说黑洞还没被证实真实存在,就和说美国登月造假一样,大抵都可以归入阴谋论那一伙了。黑洞是宇宙时空破裂的地方,相当于你用一根极细的针,在宇宙时间和空间中戳了一个洞,然后物质就源源不断地漏进去,无论你如何填,拿多少物质去填,都无法填满时空中这个小小的针眼,只会让它的质量越来越大。所以黑洞是个极小却密度极大的点,怎么可能浮在水面上呢?宇宙时空中的黑洞针眼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针眼,黑洞的针眼是根本无法看见的,因为漏进去的物质质量太大,集中在一个无限小的区域内,让周围的时空完全扭曲变形,导致光线都无法逃离出去,因而会在黑洞奇点周围形成一个黑色的球形视界,也就是我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保罗·萨特在3月6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黑洞周围也可能存在生命。在探求这位经常发表天马行空观点的天文学家的观点时,先借用知乎常用回答,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目前地球上有500万到一亿生物,其中确定的物种数量约200万,但是地球文明目前只有人类文明存在。黑洞是什么?密度足够大的恒星,光线的也逃不开,天文学家们观测得到的只有光线在莫名其妙地转圈。现今的天文观测手段仅仅能够通过光谱和物质辐射去观察天体。更没有能够离开地球的载人飞船去探查地外文明。而仅仅够能比较所观测的星球是否处于地球文明宜居带来判断是否是文明存在的标志,顺道为星际移民打个卡。但是,这东西不能细品,是否宜居完全建立在碳基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最近几天,视界面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简称EHT,下同)合作组织发布了一组视频,网上很多媒体转发了视频或动图,声称是首个黑洞延时短片。我最早从网上看到的是下面这个动态图:很明显这是人类拍摄到的首个黑洞——M87星系中心黑洞。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什么鬼?M87星系中心黑洞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不过昨天实在抽不出时间去了解这件事,在网上都是转发这个视频的,很难找到解读这个视频的。今天我抽空找了关于这个黑洞延时视频相关的论文资料,9月23日发表于美国天文学会旗下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名为《视界面望远镜检测到的M87中心黑洞在
去年4月,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正式公布,由多个国家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分析后得来,可见黑洞北边暗南边亮,中间的环状结构接近圆形,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也清晰可见。拍摄对象是质量大约65亿倍于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M87,位于室女座方向的一个巨椭圆星系,距离地球约5500万光年。现在,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结合早期收集的分辨率较低的黑洞数据,重建了2009-2017年期间M黑洞的演变过程,从而得到了仿佛电影一般的动态黑洞影像。由于黑洞周围的复杂动力学,黑洞吸积盘的物质会高速旋转,并且因为多普勒效应,它在观察者的视野中会产生亮度差异。事实上,这几年M87本身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