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

自主创新

大报大新闻|张连钢的三个故事折射出自主创新的“山东密码”

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在接受采访时,张连钢给记者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发生在30年前,张连钢还是青岛港一名入职没几年的技术员。有一次,码头桥吊电控系统需要综合调试,国内却没有人能做,只能从国外请工程师。这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却拿走了30多个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可当张连钢向他请教技术问题时,对方却三缄其口。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87年,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建成两年,张连钢被派到日本横滨港学习。他看到,日本港口不仅规模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打造全省园区发展样板

红网时刻株洲12月31日讯(通讯员 谢嘉 李媛 曾妍)近日,株洲高新区发布一组数据:截至12月24日,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近几年累计引进126家创新创业企业,累计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中小型企业60家;引进博士、高级职称以上高端创新人才百余名,新增各类新型研发机构29家;园区累计营收总值已过百亿大关,年均增长率超过50%。“十三五”以来,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紧紧围绕“打造湖南省园区发展样板”为工作主线,以发展为中心,双招双引为抓手,着力推进协同创新、管理服务等平台建设。园区发展逆势而上今年,尽管整体环境受疫情影响,但园区内大多数双创项目凭借自身技术研发优势,在危机中发掘发展机遇。未铼

张连钢的三个故事折射出自主创新的“山东密码”

大众日报记者 王志浩 刘春德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在接受采访时,张连钢给记者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发生在30年前,张连钢还是青岛港一名入职没几年的技术员。有一次,码头桥吊电控系统需要综合调试,国内却没有人能做,只能从国外请工程师。这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却拿走了30多个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可当张连钢向他请教技术问题时,对方却三缄其口。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87年,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建成两年,张连钢被派到日本横滨港学

麒麟软件韩乃平:开放合作,走操作系统自主创新之路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12月24日,操作系统产业峰会成功举行,大会聚焦软硬件协同、云边端协同的技术趋势以及万物互联的多算力场景,深度挖掘技术创新与社区生态的价值,同时更希望以此次峰会为基点,全面激发openEuler连接行业上下游、助力全产业链共享操作系统创新价值的能力。华为在2019年全连接大会上,宣布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年底前开源,命名为openEuler。12月31日,openEuler代码正式开源,openEuler社区正式上线。今年12月24日召开的操作系统产业峰会上,openEuler社区理事会正式成立。“这是openEuler开源后的又一里程碑。”openEuler社区理事会

自主创新“智”造世界级自动化码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的“连钢创新团队”自2013年组建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理念,敢为人先,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这也让青岛港站在了世界港口自动化领域的最前沿。2020年12月17日凌晨,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货轮装卸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47.6自然箱,第6次刷新了自动化码头装卸的世界纪录。然而这样的世界纪录在七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那时中国还没有一个自动化码头,张连钢带头挑起设计建设自动化码头的重担。“连钢创新团队”也曾考虑与国外企业合作,然而国外同行却拒绝提供核心技术。“连钢创新团队”开始了自主攻关。

国产智能手机发力影像硬件与电致变色自主创新

央广网北京12月27日消息(记者刘柏煊)国产智能手机继续在人像视频这一细分领域与电致变色材料的运用上进行新尝试。OPPO近日发布系列新产品,其影像硬件与外观设计受到业内关注。在影像技术突破方面,OPPO与索尼实现合作,联合开发新一代传感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传感器支持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每个像素点都参与对焦。此外,视频锁定追焦功能可以实时对人脸、人体、宠物、花朵等被摄主体进行检测识别,自动优先追焦,并且可以记忆物体的特征点进行实时锁焦跟踪,AI运动趋势预测的加入能够实时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趋势进行预判,提前做好追焦。在外观设计突破方面,国产自主创新技术成为看点。团队经过三年努力,研发出一种凝胶态

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冲锋,向着自主创新高地

科研人员在实验中。何书远摄星河浩瀚,北斗闪耀。在国防科技大学采访,同时肩负多个课题攻关任务的“北斗”创新团队专家倪少杰,挺“难约”。一个研讨会结束后的夜晚,记者终于等到了倪少杰,却被他拉着出来“数星星”。“北斗现在就静静地闪耀在头顶这片星空中。”不知从何时起,倪少杰有了仰望星空的习惯,他说:“总想找找看,属于我们的那颗星在哪里。”星光在闪烁,嘱托在回响。2013年11月5日,习主席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参观了学校科研成果展示,并勉励创新团队成员们埋头苦干、再接再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取得更大成绩。这份嘱托,为跋涉在攻关之路上的团队成员们定向赋能。走进矗立着“北斗”大字的科研大楼,每间实验室角落里,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