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

个人信息

新华财经|工信部:将研究制定APP个人信息保护暂行规定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李亭、董道勇)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研究制定移动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保护暂行规定,继续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APP检测技术平台系统功能,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图为国新办举行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李贺 摄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用户信息问题引起社会关注。闻库介绍,今年以来,工信部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深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目前,已经对

国务院:疫情应对结束60天内删除个人信息

疫情之下,个人信息安全时刻受到关注。据@央视网14日报道,在疫情个人信息的存储上,今年10月征求完意见的《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规范》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结束后,指定机构应停止收集、个人信息,并在60天内或者国务院卫生健康规定的时限内删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已收集、调用的个人信息。此前,成都确诊女孩赵某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后,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痛苦,一晚上去了几个酒吧一事不仅成为外界估量、审判她道德的关键,也构成了对她进行网络暴力的基础,那些责难与谩骂一条条直接网络上曝光的电话直接到了她的眼前。随后,成都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针对“病例赵某个人隐私疑被泄露”一事,公安已介

金融类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将被“圈定”

本报记者 李 冰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称“国家网信办”)发布通知,《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国家网信办给出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其中包括网络支付、网络借贷、投资理财、手机银行等金融类App。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表示,“随着个人用户对App频繁使用,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愈发严重。其中,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比较普遍,违反必要原则、强制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事件层出不穷,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十分有必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

工信部:已发布18项APP个人信息保护标准 剩余9项力争年底前发布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4日表示,将继续推动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剩余9项标准,力争于今年底前发布。这9项标准涵盖录音信息、短信信息、房产信息、通话信息、身份信息、传感器信息、日志信息、交易和消费记录、好友列表等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规范要求。11月27日,《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8项系列标准发布,涉及图片、通信录、设备信息、人脸、位置、录像、软件列表等信息收集使用规范,明确了“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原则。《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10项标准也同时发布。这些标准均由工信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终端产业协

锐观察丨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必须严惩

■ 夏金彪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规定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等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必要个人信息是指保障APP基本功能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个人信息,缺少该信息APP无法提供基本功能服务。只要用户同意收集必要个人信息,APP不得拒绝用户安装使用。比如,短视频类、新闻资讯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使用地图导航类APP的基本功能,仅需位置信息即可;而使用网络约车类APP的基本服务,则必须提供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或其他真实身份信息,

网信办拟为38类App索权划界 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加强

随着监管逐渐趋严,App非法收集用户信息的现象有所好转,但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法规手段规范App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就在昨天,工信部官网发布消息显示,截至目前,尚有60款App未完成整改;记者实测后发现,仍有多款App存在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现象。为何仍旧有App存在超范围收集、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各类App实际应用场景多样,必要权限和非必要权限常常难以简单划分,政府出台操作规范,将对这一行为“划界”,有利于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新规 为38类App“画圈”

不授权个人信息不给用App?国家出手了

中国网信网12月1日发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普遍存在,用户拒绝同意就无法安装使用。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收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规范App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将反馈意见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sec

网信办:短视频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用基本功能

网信办拟规定:短视频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用基本功能据中国网信网消息,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关于《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直播类、在线影音类、短视频类等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用基本功能。来源:中国网信网国家网信办介绍,《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等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必要个人信息是指保障App基本功能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个人信息,缺少该信息App无法提供基本功能服务。只要用户同意收集必要个人信息,App不得拒绝用户安装使用。国家网信办指出,《征求意

周知!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公开征求意见

【周知!网信办就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普遍存在,用户拒绝同意就无法安装使用。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将反馈意见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security@cac.gov.cn,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16日。(来源:央视新闻)

工信部责令1336款APP整改 严查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行为

新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同时,一些APP侵害用户权益问题也在显现,对违规APP进行整治是当务之急。工信部将加大力度,从2021年初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反复出现问题、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严厉处置。在近日举行的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介绍,自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目前已完成国内用户使用率较高的44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责令1336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APP监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仍有部分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对照名单速查!35款App可能正在违规收集你的个人信息(涉多款教育类App)

既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向第三方提供用户账号信息;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打开存储、短信、电话权限后,仍频繁征求用户同意,干扰用户正常使用......近期, 受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委托,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成立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组评估发现,35款App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其中涉及多款教育类APP。具体名单一起了解↓↓↓注:上表中运营者名称,来自App自行提供的隐私政策中的名称,或应用商店所注开发者名称。来源 | 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微信号“App个人信息举报”更多教育信息

新浪微博就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致歉:正内部整改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19日电 18日晚,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称,11月14日,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组发布通告,显示微博APP存在两个“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的问题,微博对此深表歉意,正进行内部整改。微博就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致歉来源:“微博管理员”微博管理员介绍,11月14日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组发布通告,显示微博APP存在两个“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的问题,微博对此深表歉意。针对列出的微博“未逐一列出嵌入的腾讯Bugly、淘宝等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类型”问题。微博管理员解释称,嵌入SDK是借助于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为

个人信息失守,还有哪些“内鬼”

针对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一事,11月17日,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圆通速递回应称已报案,相关嫌疑人于9月落网。圆通事件之前,比起泄露个人信息,快递企业被广泛关注的动作,其实是“加密”个人信息的种种举措。针对客户个人信息保护,快递企业越来越用心。它们推出了“隐私面单”,对运单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实现收寄人姓名、地址的隐藏或加密化,让个人信息不再随着包裹置于危险之中。遗憾的是,类似圆通的案件依然层出不穷。泄露个人信息,快递单是“惯犯”。圆通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关口失守,暴露了公民个人信息通过快递途径外泄的风险并未杜绝。而快递企业貌似严密的用户信息保护机制,在诸如内鬼面前不堪一击。相关通报

双11“代拍秒杀”靠谱吗?警惕信息个人信息泄露

双11临近,各电商平台陆续上架低价限量优惠商品,也让隐藏在背后“代拍秒杀”产业链浮出水面。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存在大量收费1元~50元的“代拍秒杀”服务,顾客只需提供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在0.05秒内拍下指定限量商品,如果顾客想自己操作秒杀,也可以购买8元~100元的“抢拍器”。今年双11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1月1日~3日的商战已经打响,而11日的第二阶段也即将来临。为了吸引消费者,几乎每家电商平台都陆续上架了一些限量优惠商品供消费者抢购。品质不错、价格低廉,想买到真的不容易,可谓“手慢无”。于是,“代拍秒杀”产业链逐渐发展起来。所谓“代拍秒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消费者提供自己的网购账号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全面采用电子填报方式 个人信息全程数据加密确保安全

央视网消息:据了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今天(11月1日)开始持续到12月10日,全国大概有700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对4亿多住户进行填报。那么,当前普查工作进展如何?特别是今年面临着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如何进行填报?与历次人口普查不同的是,这次普查全面采取电子化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智能手机或PAD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完成自主填报除了全面采取电子化采集方式外,这次普查还增加了自主填报的方式,普查对象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自主完成填报和报送。个人信息全程数据加密 确保安全此外,在填报过程中,身份证号、手机号、姓名等个人信息会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的标准进行安全管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