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称小行星 2024 YR4 七年后撞地球风险已被排除,但约 2% 概率会撞上月球
一个多月前,小行星 2024 YR4 曾让全世界人心惶惶 —— 当时人们得知它在未来七年内有 3.1% 的概率与地球相撞。
一个多月前,小行星 2024 YR4 曾让全世界人心惶惶 —— 当时人们得知它在未来七年内有 3.1% 的概率与地球相撞。
小行星2024 YR4曾被认为有1%的撞击地球概率,但最新观测显示风险已归零。科学家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研究其特性,发现其直径约60米,表面主要由拳头大小岩石构成。这项研究有助于未来行星防御工作。#小行星观测##行星防御#
该手表搭载了日本的自动机芯,驱动三个旋转盘。最小的盘面上是作为秒针的三角形宇宙飞船图案,两个较大的盘面则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展示太空中的小行星以及作为时针和分针的UFO。
美国小行星采矿初创公司 AstroForge 宣布,已完成 4000 万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2.85 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由 Nova Threshold 领投,该公司的总融资额已达到 5500 万美元(当前约 3.92 亿元人民币)。
据一项最新的国际研究,6600 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可能起源于外太阳系(outer solar system)。德国科隆大学的地球科学家领导了这项研究,通过分析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岩石样本,揭示了这一惊人的发现。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NASA)今年 4 月份开展的一场模拟演练显示,即便提前 14 年发现一颗 72% 概率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人类现阶段仍缺乏抵御这种灾难性威胁的充分准备。此次演练名为“桌面推演”,参与者来自美国多个政府机构,共同研讨应对小行星撞击的策略。模拟场景设定为:一
IT之家 5 月 30 日消息,欧洲航天局(ESA)正在进行 Hera 任务的最后测试,该任务计划于今年 10 月发射,以调查一颗在 2022 年被美国宇航局(NASA)故意撞击的小行星。此次任务旨在收集有关撞击的更准确信息,帮助开发用于偏转小行星轨道、保卫地球的系统。Hera 任务的航天器目前正在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去年 10 月 13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借助 SpaceX猎鹰重型火箭为发射了其灵神星(Psyche)探测器,然后这颗探测器通过火箭提供的动能一直“滑翔”到了现在,而目前已经抵达火星轨道之外。该探测器预计将于 2029 年 8 月抵达同名的金属小行星 Psyche
IT之家 1 月 21 日消息,上周,美国宇航局(NASA)终于成功打开了小行星贝努(Bennu)样本容器 TAGSAM,并于周五发布了高分辨率图像,让大家可以近距离一睹这批来自遥远太空的“珍宝”。IT之家注意到,在这张超高分辨率的图像展示了 OSIRIS-REx 探测器从贝努表面刮取的尘埃和岩石,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于今年 9 月 17 日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正式投入观测,推动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地小行星实测图像(方框中为近地小行星,下:2023 WX1,上:2023 WB2)(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
IT之家 10 月 29 日消息,NASA 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冥王号(OSIRIS-REx)发射于 2016 年,于 2020 年成功在小行星贝努(Bennu)上采集到岩石样本,并于 9 月 25 日成功将样本舱送回地球。这些未受地球环境“污染”的外星球岩石样本,有望帮助科学家更多了解早期太阳系奥秘。
IT之家 9 月 27 日消息,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行星科学家丹特・劳雷塔(Dante Lauretta)在等待了将近 20 年之后,终于可以从一颗小行星上获得原始标本,并认为这是解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答案的关键。IT之家此前报道,美国小行星采样探测器“OSIR
当地时间10月31日发表在《天文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天文学家在太阳光下发现了三颗近地小行星,其中一颗是过去八年来发现的对地球构成威胁的最大潜在物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31日报道,这三颗小行星在地球和金星的轨道之间,由于太阳亮光的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目前,人类探测到的1公里以上的小天体,不会在本世纪内撞击地球,但直径100米以下的小天体撞击地球的概率仍然很高。针对近地小天体防御,对于已经发现的小天体,要继续进行严密监视,而尚未发现的大个头天体,则需要集中全人类的智
3月1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小行星2001 FO32将于3月21日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进行“最亲密接触”,这为天文学家提供宝贵的观测机会,使他们能够近距离观察一颗形成于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小行星。NASA称,2001 FO32是今年飞掠地球最大的小
一颗小行星将与地球进行“最亲密接触”,其直径约914米 北京日报 2021.03.18 15:49 关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3月21日,小行星2001 FO32将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进行“最亲密接触”,这为天文学家提供宝贵的观测机
第38个教师节之际,天上有了一颗与老师有关的星星,也成了教师节最大的礼物。资料照片 9月9日,这颗国际永久编号91001的小行星,在星图上几乎与水星、太阳、金星处于一条直线上,从地球视角上看,位于水星和太阳之间,附近还有室女座和狮子座。尽管距离太阳太近,一时难以观测,但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
图解:这张图显示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计算出的2200个潜在危险天体的轨道。图源:美国宇航局。 美国宇航局于2021年12月6日表示,Sentry-II一个最新的小行星监测算法系统已经上线。它正在评估经过地球附近的小行星的撞击风险。负责勘察天空的望远镜已经发现了大约28,0
科幻网8月19日讯(王秀霞) 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6500或6600万年前,一颗名叫希克苏鲁伯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而近日,来自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提出,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可能不止一颗。(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近日,科学家在做地震测量时,发现了一个
美国宇航局计划开展拦截小行星计划,其目的是用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消除其产生对地球的威胁。 大爆炸 1945年8月15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小男孩,给日本带来了重大的伤亡。后来人类又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核武器,沙皇炸弹。但是这些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的武器根本不值得一提,要说地球上最可怕的上一次
科学家说鸟类是仅存的恐龙,这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这种联系确实存在。大约1亿5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最早的鸟类从体型娇小、长着羽毛的恐龙进化而来,成为恐龙族谱上的另一个分支。在超过8000万年的时间里,各种各样的鸟类繁衍生息。 事后看来,鸟类可以被归类为鸟类恐龙,而所有其他种类都是非鸟类恐龙。古生物
在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这次撞击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地震以及火山喷发,直接撞击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让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动植物灭绝,恐龙也在这个时期灭绝。 地球上最强大的动物灭绝,但是蟑螂作为恐龙时期就存在的昆虫,却在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全球灾难中幸存了下来,这说明蟑螂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级别的灾难,
图解:这张图显示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计算出的2200个潜在危险天体的轨道。图源:美国宇航局。 美国宇航局于2021年12月6日表示,Sentry-II一个最新的小行星监测算法系统已经上线。它正在评估经过地球附近的小行星的撞击风险。负责勘察天空的望远镜已经发现了大约28,0
中新网3月18日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报道称,据预测,3月21日,2021年的最大小2001 FO32将最靠近地球,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公里的地方飞掠而过。这将为天文学家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仔细观察这颗小行星。近地物体研究中心(CNEOS)主任保罗·乔达斯表示:“我们非常准确地知道2001 FO32围绕太阳的轨道路径,因为它在20年前被发现,并一直被跟踪”,“这颗小行星离地球的距离不可能小于200万公里。”但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距离是很近的。这也是2001 FO32被指定为“潜在危险的小行星”的原因。在短暂的访问之后,2001 FO32将继续它孤独的旅程,直到2052年才
12月15日,当地时间周一日本(JAXA)确认其探测任务“隼鸟二号”(Hayabusa2)已经将太空岩石带回。据悉,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师们在此次小行星探测任务的样本容器中发现了黑色的沙子,他们认为这些沙子来自一颗名为“龙宫”的小行星。这对2014年发射升空的“隼鸟二号”探测任务来说是个好消息。该任务向一颗名为“龙宫”的小行星发射一艘无人航天器,从小行星表面收集岩石样本,然后将它们带回地球进行研究。“隼鸟二号”在“龙宫”表面实施了两次样本采集行动,然后返回地球。该于本月抵达地球,并将装满小行星样本的容器抛下,并于12月5日在降落伞的帮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亚。此前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师们还不能确切地确定航天
新华社东京12月6日电(记者华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回收舱当天在澳大利亚南部着陆。该机构将对回收舱可能携带的微量小行星样本进行研究,隼鸟2号探测器在释放出回收舱后继续其小行星探测之旅。经过约6年的太空飞行,隼鸟2号探测器于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舱分离。回收舱于东京时间6日3时(北京时间2时)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地带。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在当地进行回收并尽快将其运回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在与回收舱分离后继续太空之旅,预计将在2031年左右抵达编号为1998KY26的小行星进行不采样探测。隼鸟2号2014年12月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
本文转自【cnBeta.COM】;巴斯大学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研究,驳斥了恐龙在大规模小行星撞击之前就已经衰落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小行星撞击没有发生,恐龙可能会继续在地球上占据主导地位。在白垩纪晚期末期小行星撞击时,恐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生存和活动。 在小行星撞击之前,恐龙占据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是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动物形式。尽管它们广泛存在,但古生物学家仍在争论恐龙灭绝时,其多样性是否在下降。研究人员收集了一组不同的恐龙家族树,并利用统计模型评估每个主要恐龙群当时是否还能产生新物种。 研究发现,在小行星撞击之前,恐龙并没有衰退,这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相矛盾。研究还
近日,一颗直径在370米至820米之间的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俄媒刊文称,该小行星上的矿物价值达174亿美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日报道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的网站发布消息称,该小行星编号为153201(2000 WO107),其将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13时以最小距离接近地球,这将发生在地月间距11倍的距离处。因此,尽管这颗小行星也属于潜在危险物体,但因为它横穿地球轨道,故此次飞掠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该小行星令人感兴趣的是其他方面。按照收集了60万颗小行星数据的Asterank数据库评估,153201(2000 WO107)号小行星上的矿物包含镍、铁和钴,总价值估计
在9月9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上的一组特殊研究论文中,奥西里斯-REx(奥西里斯-REx于2016年发射,是 …